淺談影視表演中演員的創造力
本能型與創造型本能型演員即是能較好的保持本能技巧的演員。本能型演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無意識的、純天賦的保持本能,如兒童演員,他們并不無保持本能的技巧,只憑導演的真實誘導和積極激發而使原始的本能在角色的規定中自然的流動。這些演員未受過專門的訓練,只是因為具有良好的表演素質,又經過導演的一些現場培訓,所以,能保持全部或一部分本能的活力,可以較快的接受導演的誘導,憑著對角色的理解和感受,自然的模擬角色的行為。創造型演員就根本不同了,他們的創造力可能會表現為多種層次,但具備創造主動性是他們的共同特點。什么是創造的主動性呢?
1.能夠自覺的運用本能的活力,以推動本色的畸變。
2.具有熟練的創造角色性格的技巧和保持本能與畸變本色的方法。
3.面對導演的制約,既受限制又不受控制。
4.熟悉電影生產工藝,做到既能適應又不依賴。
創造力的三大層次有人說,演員的創造就是變形,我認為這并非是表演創造技巧的實質。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隨著全民藝術素養的提高,我相信,演員變形的這種最淺層次的創造力,一定是屬于全社會的,是一種全民都能做到的事情,這就猶如一些發達國家的時裝追求、化妝舞會、家庭沙龍等等。初級的表演機能,不僅不是人們的負擔,而且使人生自覺追求的情趣。變形是受觀念制約的。現有變形的觀念,才有信念的起步。變形并不是演員創造的目的,如果說他在現實社會歷史階段中尚可以成為一種創造力表象的話,那也是最初級的創造力層次。僅僅具有這種創造力的演員,也只能是具備了表演觀念而敢于畸變自我的人,也許他會在銀幕上獲得偶然的成功。電影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演員的創造僅僅是銀幕綜合形象中的一個元素,盡管演員是故事影片中的銀幕主體,但作為一個電影演員切不可好大喜功,把一切銀幕上的成功都視為自己的成績。當然,觀眾也不應該把銀幕的怨憤都推給演員。應該公允的評價演員。這種品評不僅僅是角色的創造的結果,而應該是透過演員本色個性與角色的創造的結果,而應該是透過演員本色個性與性格的對比和全部創造過程中主動性的發揮,以及綜合研究的結論——創造力。沒有定向就沒有表演藝術,沒有定向就談不到演員技巧的功力。性格演員是人們長期追索的目標,據說性格演員是什么角色都能演。對此我表示懷疑,尤其是作為電影表演,生理、心理素質的制約使許多奮發者很難如愿,但是創造力的多定向表現,還是可能的。多定向的實質,依然是定向,做不同的只是大距離。一個演員具備了多定向畸變的功力,就是它可以創造出多種和自身本色遠距離的角色,完成近距離的目標。這之中存在一種誤解,許多演員為了實現性格型,不顧個人條件,盲目追求飾演反差很大的角色,試圖以角色的大反差來贏得觀眾,并以此代替多定向畸變的功力,這對演員自身的創造極為不利。多定向畸變是創造力的高層次,然而多定向畸變只有建立在實現準確定向畸變的基礎上,高功力才能有表演藝術的真實價值。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