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先交費后錄取”? 部分高校招生困境待解(3)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困境何解
事實上,即使在采取這一措施后,忻州師范學院每年的省外招生仍有兩三百人的缺額。胡海燕以今年的高考錄取為例,今年省內計劃招生1923人,省外1290人,省內計劃已基本完成,但省外仍缺額300人。
據記者了解,這個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忻州師范學院。在普通高校擴招和生源減少的背景下,很多省內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民辦本科和高職高專等普遍存在這樣的招生困境。
據了解,有相當數量的考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放棄報考某些二本高校和民辦院校,這些高校在不少地區的高考錄取中,遭遇零投檔。也有一些考生在被這些學校錄取后,由于未達到自己的期望,會選擇復讀或者出國留學而放棄。
對此,學校表示很無奈,“學生在報志愿時毫不猶豫,但沒達到自己的期望被錄取后卻猶豫了。”因此,學校建議教育部門出臺一些相關措施,如果考生確定不去,必須提前告知錄取院校,以便學校及時調整錄取計劃。這樣既能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又能培養考生誠信的品質。
然而,從根本上解決這些高校的招生困境還在于學校要“苦練內功”,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校的吸引力。業內專家認為,諸如此類辦學實力較弱的高校與其在招生中各出奇招,不如專注教學質量的提高,在生源危機中走特色辦學之路。同時,可以設立獎學金等吸引考生。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