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積分制保障“異地高考”準入公平
“解決異地高考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各地應盡快制定具體方案,我建議依據‘家長入城、學生入學時間’、‘是否納稅’等多重指標去打分,以積分制方式公平解決學生準入問題,讓人感覺到公平而不是感覺要‘拼爹’。”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常委周洪宇教授今日做客強國論壇“喜迎十八大向執政黨建言”欄目,以“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為題與網友在線交流時指出。
網友“戒煙限酒”問:造成異地高考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像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實施起來的難度一定不小吧?
周洪宇認為,異地高考是一個社會問題與教育問題錯綜交織在一起的復雜問題,這與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城鄉二元的社會結構有關。社會資源集中在城市,較少集中在農村,這是一個社會現實。針對這個現實,解放初期,就實行了一個相應的管理體制,我們通常把它理解為戶籍管理制度,而戶籍和學籍是聯系在一起的。但是隨著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批的農村戶籍居民移居到城市中來,就使原有的管理體制機制出現了矛盾。這些矛盾促使戶籍管理制度和學籍管理制度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但是,這種調整也遇到了現實的障礙。
大城市的居民,他們已經享有的多元的政策優惠,現在要讓他們讓渡出一部分權利、資源和利益,給隨遷人員和他們的子女,這里面就有一個利益的協調問題。要達到協調的平衡不可能一步到位。因為大量的隨遷子女就學會對流入地產生極大沖突,考驗著當地教育資源的承載能力,比如北京、上海、廣州這些流動人口最多的幾個大城市。在北京,入學的隨遷人員子女大概有六七十萬人,和北京本地的同年齡段的學生數量幾乎相當,如果要求一步到位,全部放開,現有的教育資源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的。
“網友小小教書匠”問:有網友認為教育部推出的“異地高考”的準入條件,門檻過高,本質上還是在拼爹,請問您贊同這種說法嗎?
周洪宇回答說,不好簡單的去講“拼爹”。但是不管怎么樣,對于“異地高考”準入條件的解決,是要盡快地提上議事日程,各地政府應該根據國務院批準的意見,盡快地制定各地實施的方案,不能再像過去一樣聽之任之拖下去,我覺得這不是一個負責的態度。
周洪宇進一步提出,至于具體的方案怎么擬定,我還是堅持我的建議:一要根據家長和學生到城里來的時間長短來考量。不管你的爹是白領的爹,還是賣包子的爹,根據進入城市時間的長短來考量,特別是學生在流入地讀書時間的長短;另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條件,包括有沒有相對固定的住所,工作單位,或者相應的職業,包括是不是繳納了相應的保險金,是不是嚴重違背計劃生育政策,我覺得這都應該作為考量因素。我個人覺得,在各地制定方案過程當中,確實要考慮到這些因素,但是要比較客觀地考量。
周洪宇認為,還不僅僅是考慮這些因素,我覺得還應該把這種考慮用一種積分制的方式把它體現出來。就是對于各種條件,設置不同的權重,采取積分、打分的方式。分高的在前面,分低的在后面。然后政府把本地的教育資源、財政資源、其他的社會資源統籌考慮,有計劃地來安排每年會拿出多少名額來給隨遷子女。同時按照現有行政許可法,提前予以公示,讓隨遷人員、農民工以及農民工的子女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排在怎樣的位置。讓人感覺到公平而不是感覺要“拼爹”。
周洪宇還特別推崇了江西省臨川中學在這方面的創新和探索工作。他說,江西臨川中學準備采取異地辦學的方式,準備在北京招生,使江西的流動人口子女可以報考在北京辦的江西臨川北京分校,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我也建議流動人口子女比較多的這些省份的學校到北京、上海、廣州相應辦一些他們的分校,來解決他們的優質教育資源相應的問題。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