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近代中國政治發展史

2012-09-28 11:57:14 來源:考試吧

  近代中國政治發展史

  一、1840—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華

  1.中英鴉片戰爭(1)時間:1840—1842年;發動國家:英國。(2)主要結果及影響:英國強迫中國簽訂《南京條約》,首先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英第二次鴉片戰爭(1)時間:1856—1860年;發動國家:英國、法國。(2)主要結果及影響:戰爭前后,俄國侵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英法俄美等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戰爭(1)時間:1894—1895年;發動國家:日本。(2)主要結果及影響: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時間:1900—1901年;發動國家:德奧美法英意日俄八國。(2)主要結果及影響:中國被迫與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日本、荷蘭、俄國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

  1.清政府中愛國將領的抵抗(1)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鴉片戰爭中壯烈捐軀的愛國將領陳連升、關天培等。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直隸提督史榮椿等多名將士壯烈犧牲。(2)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進行大戰。(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部分清軍愛國將領聯合義和團在廊坊阻擊侵略者。

  2.愛國民眾自發的抵抗(1)1841年5月,三元里民眾對英國侵略者進行抵抗,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自發抵抗外來侵略者的運動。(2)甲午戰爭后臺灣人民自發進行反割臺斗爭。

  3.太平天國的抗爭(1)主要史實:興起時間:1851年;過程: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定都天京—東征西征北伐—天京事變—后期防御戰—天津陷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2)作用: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狠狠打擊了外國侵略者。(3)局限性:由于農民階級作為小生產者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學的救國綱領,承擔不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

  4.義和團的抗爭(1)時間:1900年在京津地區形成高潮;口號:扶清滅洋。(2)作用:在廊坊、天津、北京英勇地抵抗了八國聯軍侵略者。意義: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妄企圖;也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責任編輯:韓志霞)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分享“201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近代中國政治發展史”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色9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 | 亚洲天堂在线五月天 | 久久中文亚洲资源站 | 亚洲2020天天堂在线 | 亚洲嫩模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