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4)
(7)造紙業:①西漢:前期已有了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②魏晉南北朝:紙張質量提高,逐漸取代簡族,成為最主要的書寫工具。造紙中心:洛陽、長安、建業、揚州。
(8)制漆業:①原始社會:我國是世界上用漆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河姆渡遺址曾出土過紅漆碗。②商朝:漆器出現了浮雕式花紋,并鑲有綠松石和鉆花金箔。③周朝:漆髹工藝大量用于車的制造。種植漆林,已被征收稅賦。④戰國漆工藝有新成就,已出現采用夾纻技術的漆器。⑤秦朝:專設官吏管理漆園的種植和漆器的制作生產。⑥兩漢: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都是漢代漆器當中的精品。
(9)玉器雕刻業:商周玉器加工有了很大發展,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數量多,僅安陽婦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
(10)手工工藝專著:戰國:《考工記》。明清:《天工開物》。
4、古代商業的發展概況
⑴商朝:商朝人善于經商,后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商朝人以貝作為貨幣,以朋為單位。商朝的都城已經稱為繁榮的商業城市。
⑵戰國: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互相交流。交換的商品大多是貴族地主用的奢侈品,與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
⑶秦朝:都城咸陽是全國的商業中心。民間自有經商的人日益增多,出現不少大商人。官府也兼營鹽鐵等。
⑷兩漢:官營和民營商業遍及中原和周邊地區。每個城市都設有專供貿易的“市”,如長安有東、西等九市。各地物品,如山西的木材玉石,山東的魚鹽絲漆,東南地藥材,北方的牛馬,都作為商品交換,并形成較為適當地比價。西漢齊地韋姓、京師樊嘉等非常富有。漢同匈奴、鮮卑、烏桓、南越以及西南諸少數民族之間的貿易,相當頻繁。
⑸隋唐:城市商業繁榮:政府在市設置官員管理物價、稅收等。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營旅店、貨棧和交易場所。柜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這比歐洲地中海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那時的店鋪不能任意擴大鋪面、攤位。市的買賣時間也有限定,仍有日中為市的古風。唐朝后期,一些繁華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在廣大農村,包括偏遠的地區,都有定期舉行的草市。經商的人增多:有不少家財萬貫、邸店遍布海內的大商人,更多的是中等商人和小商販,還有不少胡商遍布各大都市。
⑹兩宋:①北宋:a.東京等大城市的商業活動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受限制(夜市),有娛樂貿易場所“瓦肆”。b.城市中行會組織進一步發展,行會保護和壟斷行業的商業利益。c.農村出現定期的集市,有的形成固定的市鎮,活躍了城鄉經濟,反映了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②南宋:商業貿易更加繁榮,商業城市以臨安最為繁榮,人口達到百萬,市內兼有貨棧、酒樓、茶館等。
⑺遼、西夏、金:①遼的南京市商業繁榮的城市,“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于其中”。②西夏的涼州,商業也很發達,有專門貿易的場所。③燕京市金的商業中心。金設立了稅收管理機構,對往來商旅征收商稅,商稅稱為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由于商業的發展,金代后期,銀幣已經稱為通用的貨幣。④榷場貿易,在遼、夏、金的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除官方貿易外,一般商人在榷場作生意必須從政府領取營業憑證并交納稅金。宋遼邊境上雄州、霸州的榷場最為有名。金人用馬匹、毛皮換取南宋的茶葉、香料和藥材等物,貿易比較發達。
⑻元朝:①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②海外貿易發達。
⑼明清:①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品種達到兩百余種。區域間長途運輸販運貿易發展較快。②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商貿城市。③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如雨后春筍,蓬勃興起。④商業的持續繁榮使商人階層日趨穩定,形成了聞名全國的晉商和徽商。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 201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