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復習考點解析:孫中山三民主義
孫中山三民主義
(1)三民主義
內容: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的手段****帝國主義支持的清王朝的統治。民權主義即“創立民國”,就是要進行政治革命,****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即核定全國地價,現有的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做到“家給人足”。
作用:三民主義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它指導民族資產階級****了中國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
(2)新三民主義
①孫中山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的原因: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的失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孫中山的愛國精神。
②提出:1924年1月,中國******一大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③新舊三民主義的不同:民族主義,明確提出反帝和實現國內民族平等的思想。民權主義,提倡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礎上普遍平等的民權主張。對于民生主義,增加了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內容。新三民主義是順應時代潮流的。
④新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綱領的聯系與區別:聯系:二者的若干基本原則一致,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區別: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中有徹底實現人民權利和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民主革命階段之后還有一個社會主義階段,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最高革命綱領。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高考歷史復習考點解析:孫中山三民主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