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研率”躥升 擠窄考研獨木橋(2)
二三本院校考生只能“羨慕嫉妒恨”
“報考人數多了,保研的比例又加大了,我們對保研生只有羨慕嫉妒恨!”今年報考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育種專業的朱文文說,自己的本科畢業學校既不是211,也不是985,沒有向農科院的保研資格,為了將來有更好的出路,競爭再激烈也只能考研。
山大中文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劉金就在考研報名的最后關頭將志愿由人大改成北京語言大學。“雖然準備了好幾個月,但今年人大首次來山大招保研生,人數之多史無前例,我們這些統考生很難‘擠進去’,索性退而求其次吧。”
省內一所二本院校中文專業應屆畢業生張婷婷認為,對于非211、985等二三本院校學生而言,保研生比例增加則意味著一種“不公平”。
“今年我報考了省內一所211高校中文專業的研究生,這個專業計劃招43人,本院國家基地班保研率80%,漢語班保研率10%,加上外校保研生近30人,真正考研的幾百名學生就只能奔著剩下的那點名額了。”張婷婷說。
不過,記者采訪的多所高校研招部門和大學教授則無一例外,對保研生持“偏愛”態度。“推免(即保研)生本來就是優中選優,其基本素質要高于其他考研的學生,高校當然希望招收到高素質人才。”中國海洋大學研招辦有關負責人說。
“保研生比例升高,有利有弊。”山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業認為,這確實使其他學生參加統考升研的通道變窄,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避免僅通過一場考試來選拔人才的弊端。
“即使研究生復試采取面試的形式,筆試成績仍然占很大比重,筆試成績排名靠前的考生不出意外不會落選。若是保研,高校則可結合學生幾年來的學習情況綜合考查。”劉志業說。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