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考錄取率拼班上課 學校揠苗助長太荒唐
這個年代,有拼爹的,拼媽的,有拼同學的,拼班拼課你有聽說過嗎?最近,在廈門某學校,真發生了這樣的新鮮事。
據報道,男孩小丁(化名)現就讀于廈門某學校,今年剛升至高二文科班。9月3日是新學期第一天,但小丁遭遇了一“新鮮事”:自己所在的班級被“拼班”了,他們和高三年級的文科班合并成一個班級了。
“我們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相比起學生及家長的疑惑和無語,該校教師顯得很無辜,由于新學期沒有新課本,這對教師授課無疑是個難題。
對此,該校陳校長的說法是,由于高二、高三不少學生基礎學科知識薄弱,如果按照常規的高考復習模式,明年高考的大學錄取率勢必會較低。經校方研討認為,學校決定“另辟蹊徑”,即通過逐一梳理與培養每個學生在藝術、體育等方面的特長,借此“加分”跨過分數線門檻進入大學。
又是一個應試教育的“怪胎”。無疑,升學率是學校的生命線,在如今的高考體制之下,另辟蹊徑為高考提分也無可厚非,但是罔顧學生的感受,揠苗助長的做法未免太荒唐。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年級的課程安排都有其規律,每個學期段都有每個學期段學生該學的知識,該做的事情,強行跳過只會適得其反。試想,一個班上學生知識水平不同,學習層次不同偏要求接受同樣的教育,這不是違背了個人發展的規律嗎?
高二與高三的學習內容完全不同的,我們知道,高二有不少新的課程要學習,特別是數學,集合、涵數、數列、立體幾何等都是在這個階段開始接觸;高三則除了少部分新題型的學習,主要以復習為主。把剛上高二的學生硬生生拼到高三班上去,這讓教師如何授課?讓學生如何適應如何銜接?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習氛圍能對學生的升學率有利嗎?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來看,筆者表示很懷疑。
況且,教育素來以人為本,校方這種唯“升學率”是尊的極端做法未免讓人難以接受。有時候,升學率或許只是校方的“一廂情愿”,學生及家長更需要的是一個健全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學校在未和學生、學生家長預先作任何說明的情況下,自作主張進行拼班的做法是是對學生及家長權利的無視,學生有權選擇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學校要做出非常規的調整,事先至少要征得家長和學生的同意。
筆者明白,升學率對學校興衰的重要性,也理解學校迫切希望提高升學率的心情和苦心。但相信學校也明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學校所作的決定關乎學生的升學大事,務必謹慎再謹慎,如此揠苗助長就未免太荒唐。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