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異地高考開放會不會加劇杭州考生間的競爭(2)
某高校高招主任擔憂:
會不會催生變相的“高考移民”
就異地高考,記者采訪了浙江某高校一位招辦主任呂老師,他從事招生工作10多年。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異地高考如果沒有完善科學系統(tǒng)的政策加以規(guī)范和引導,那么很有可能催生變相的高考移民。”
“相對來講異地高考在浙江還不會激起特別大的沖擊,但在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會有很強烈的反響。”呂主任說,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集中了一批985、211的名牌優(yōu)質高校,每年高考時,本地戶籍考生都有所照顧。一旦放開異地高考,變相“高考移民”就很容易產生——為了進入優(yōu)質高校而選擇“異地高考”。他認為,應該制訂細則來避免這個情況的出現。
杭州情況:大多數高中沒有外省生,初中就已轉回
記者昨天采訪了杭高、杭二中、杭四中、杭七中、杭九中、杭十一中、杭師大附中、杭十四中、浙大附中、學軍中學、長河高中和源清中學,以及民辦東方中學的校長及老師,了解到的情況大致是這樣:
半數學校沒有戶籍在外省的學生,不存在中途轉校的情況;余下的一部分學校近年來有極個別外省生,另一部分學校每個年級都有少數外省生。這些學生基本上在高二的時候,都會選擇轉校回原戶籍所在地,提前熟悉一下當地的教材和考試政策。
浙大附中有極個別是外省生,校長張慧慧回憶,不久前遇到一位已經畢業(yè)的學生,是高考前一天才趕回老家的。“本來在杭州高考的話,上第一批沒有問題,后來回原籍高考,差了一點點,沒上第一批。”張校長分析,像這樣的孩子肯定不是一兩個,“首先是孩子很喜歡這所學校,不愿意走,加上家長都在杭州工作,把孩子送回老家的話沒有人照顧,只好帶在身邊,想著杭州的優(yōu)質教育,能多享受一天是一天。”
還有的學生遲遲不轉校的,也是希望最后能留在杭州高考。杭九中校長劉洪法說,學校每個年級都有外省生,多的年級有10多人,但在全校學生中的比例還是非常低的。“前幾天遇到一個湖南的學生家長,一直很關注異地高考的政策,想再等一等,看政策沒出來,就還是轉回去了。學生臨走前很舍不得,畢竟對老師和同學有感情了,回到老家又是個陌生的環(huán)境了。”在杭十一中,有一位安徽籍的學生本來想在杭州落戶的,但是戶口一直辦不下來,最后到了高三上學期結束才轉走。
從各個高中了解到,學校很少招收外省生,那么這些學生都到哪里去了呢?“早在初中就已經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轉回老家了!”高中校長說。
杭州市清泰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中外來務工者子女比較多,校長章建祥說,初中部有10多名外省生,占到全校學生的7%-8%。這些學生中,一部分選擇在杭州讀職高,那就不做轉校的打算,而那些想要考好的學校,今后想要有更多發(fā)展的學生,基本上在初二都轉學了。
是不是一定要轉學?章校長說,其實也還有其他辦法,“如果學生在杭州參加中考,他的分數在杭州能讀什么學校,在原戶籍所在地也會有一個相應等級的學校,比如這邊是考到了重高分數線,那么回湖南之后就上對應的重點高中。”但是,選擇這種方式的學生非常少見,一是因為怕當地的學校不認可杭州的中考成績,二是有的地區(qū)學校的等級劃分不一樣,“比如有的省份可能沒有重高的概念,是按照星級來評判的,這個就很難評定相對應的學校了。”所以,大部分家長權衡利弊之后,都會選擇在初中提前轉校回原戶籍所在地。“而這一批孩子,大多數是能在杭州考入優(yōu)高的學生,所以我們的損失也是蠻大的,但是為了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我們還是支持他們的。”章校長說。
但是,也有部分事業(yè)發(fā)展比較好的家長,選擇在浙江省內除杭州外的其他地區(qū)買房落戶,比如在衢州買房,落戶衢州之后就是省內考生了,這樣就可以參加浙江省的高考了。“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章校長說。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