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籍PK非京籍 異地高考政策“門檻”博弈(2)
而“教育公平志愿者”們則擔心,這會給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留下口實,以“參加社會保險年限”門檻把大部分非戶籍常住居民排除在外。
“門檻”是關鍵
如果把開放異地高考視作是一個大的政策方向,現在爭論的焦點,更多其實是關于“門檻”的問題,也就是什么樣的孩子能夠享受到參加異地高考的政策。
此前頒布的《通知》中,明確了“兩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政策。
但對上海、北京這樣的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區,也明確表示要進一步摸清底數,掌握非本地戶籍人口變動和隨遷子女就學等情況,抓緊建立健全進城務工人員管理制度,“制定出臺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
“這其實是把制定政策的門檻,下放給地方政府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而在《通知》中,亦給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方案厘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即“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
地方政府如何設定門檻,將成為這項政策是否可以執行的關鍵。
類似山東這樣的人口大省,其實早在今年2月份就出臺了相關政策,規定從2014年起,凡在山東省“高中階段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山東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
但是對于京滬這樣的人口集中流入地,政策的博弈過程就顯得異常艱難。
此前,北大法學院教授張千帆等三十位專家學者曾聯名向國務院、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部門領導遞交的一份名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就讀地參加升學考試的建議方案》。
在這份方案中,對于“門檻”也有類似的表述:對于京滬等外來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可以考慮增加一年與義務教育的銜接;隨遷子女至高中畢業有連續4年以上就學記錄的,即可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和錄取。
此外,最令這些“教育公平志愿者”們憂心的是那批明年要參加高考的非戶籍學生。據這些家長介紹,目前高中以上的學生,基本都是因為父母有北京綠卡或者家里實在無人照應不得已隨父母讀書,由于在戶籍地沒有學籍甚至面臨無處高考的困境,打破戶籍隔離首先要考慮這個最無奈的群體。
“具體辦法應自2013年開始實施,并確保2012年現有在京高三學生不分戶籍平等參加2013年北京高考及錄取。”有家長表示。
對于上述訴求,出面接待的北京市教委工作人員表示,“政策還在研究中。其他的答案都給不了。”
顯然,上述回復斷然難讓家長們滿意。新一輪博弈,還將持續進行。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