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偉:大城市應該容忍異地高考
18日,20余名京籍家長代表到北京市教委信訪辦,對異地高考的改革方向提出抗議,認為外地孩子素質極差,打架斗毆帶壞了本地小孩。此消息招致異地高考的呼吁者指責,不料一位京籍家長口出狂言,直言要找外地異鬧者干架。
何以如此讓這位家長惱羞成怒,恨不得對支持異地高考者暴打一頓而后快。以這種素質低下論的荒唐理由難以站得住腳,這種編造的虛詞無法掩飾其背后歧視的心態(tài)。此種論調,他們把外地人看做鄉(xiāng)下人,是素質低下貧窮的寄生蟲。所以他們難以容忍異地高考的平等方案,對于他們來說這種方案的實施就如在他們身上割肉。
近幾年來,民眾一直呼吁教育部實施異地高考,解決廣大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得問題。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非常緩慢,最關鍵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不肯放棄體制蔭蔽。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屬于個體城市的福祉,壓根就不讓外地學生參與這種優(yōu)惠。
誠然大城市發(fā)達的教育離不開本地政府和本地人的努力,但是城市發(fā)展的背后也離不開國家財政的傾斜和外來人員的付出。極而言之,大城市的發(fā)展是來自各個地方人民和納稅人錢共同的結晶。那么就有理由讓這個城市所有常住人口的子女享受異地高考的政策。
而且在城市化之初,城市大力引進外來人員的加入。他們給這個城市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是城市發(fā)展中的重要因子。他們承擔了城市的大量雜亂臟工作,為城市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因此,一個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該保護這些人的利益,反哺這個群體。而不是需要他們的時候想著他們,等到分配利益的時候就將他們放逐。一個沒有包容性的城市會加劇城市的內在的矛盾,潛伏著裂痕,隨時會在某一時刻爆發(fā)。而近年來城市出現(xiàn)的群體事件,恐怕也城市的冷漠脫不了干系。
國慶期間,有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惡搞北京大學是“北京人的大學”。盡管有點黑色幽默,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應了我國高考地域歧視的弊病。因為對于一個國家、教育部和北京共建的名校,每一個城市都有著公平錄取的機會。同理,輿論對異地高考呼吁也是對于教育公平的訴求,應該得到尊重。
這次京籍家長上訪可以說是對異地高考后教育利益減少的不滿,這種不滿其實是一種長期享受保護性利益后的不適應,但是這不能阻止國家推行異地高考政策。2012年8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年底前出臺異地高考具體辦法。我們相信在政策的不斷改善下,異地高考終會到來。而且作為大城市的每一個勞動者,都有權利享受這個城市的權益。所以大城市的本地居民應該包容性的支持異地高考,所謂的外地學生會帶懷本地孩子那更是無稽之談。作為痛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何來素質天然的落差,誰說外來學生就有著上帝賦予的高素養(yǎng)。
總而言之,高考改革總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對于大城市來說,是時候給這些外來人員讓出一些利益。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