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一)(4)
⑤ 地位和影響: 對中國: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歷朝歷代加封了各種尊號。
對世界:孔子學說成為東方文化的主干,與古希臘文化并稱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兩種文化形態。明清以后,儒學傳到西方,對西方的啟蒙思想有重要影響。
B 孟子:戰國時期,沒落貴族,《孟子》。
① 政治思想:發展了孔子的學說,建立一整套的政治學說——仁政學說,提出了民貴君輕的主張。
② 倫理思想:性善論。人都具有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人的內心本來就存在著善良的本性。
③ 價值觀念:倡導“養浩然之氣”,強調先義后利,舍生取義。
④ 地位和影響:繼承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奠基人,后世稱為“亞圣”。
C 荀子:戰國末期趙國人,《荀子》。
① 政治思想:主張“禮法并施”、“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
② 哲學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論觀點。
③ 倫理思想:性惡論。
道家學派
A 老子:春秋晚期,楚國人,《道德經》。
① 哲學思想:“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
② 辯證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它們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③ 政治思想:倡導“無為而治”,以“無事取天下”,反對采用嚴刑峻法。
④ 地位和影響: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原的哲學家;老子的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B 莊子:戰國,《莊子》。
① 哲學思想:提出了齊物的觀點,“齊物”就是齊一萬物,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沒有區別。認為天與人不相勝,人必須順從自然。
② 價值觀念:提出“逍遙”的人生態度。他鄙視富貴利祿,痛恨“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社會不公。
③地位和影響:繼承發展了老子的學說。
墨家學派
墨子,名翟(dí),戰國時期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墨經》。
A 主張:“兼愛”(無等差的愛,不論“王公大人”還是普通“萬民”,都不分輕重厚薄,不分等級貴賤)、“非攻”、“尚賢”、“節儉”。
B 地位影響: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尤其是手工業者的利益,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但戰國之后就不再受重視。
法家學派
韓非子,戰國時期韓國貴族。
A 主張:主張法、術、勢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并主張變法革新。
B 地位和影響:韓非子的思想適應了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在西漢以后的1000多年中,這種思想與儒家思想互為表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3高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