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二)(3)
(三)思想文化
1.思想——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1)原因
A 漢初實行的黃老之學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B 漢初經過休養生息,國力漸強,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需要提出新的思想,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2)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體系
A 來源: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代表作:《春秋繁露》
B 主張:
① 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加強中央集權。
②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宣揚“君權神授”,強化皇權。同時君主必須遵循天道,實行仁政,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目的。
③ 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三綱五常”。
C 影響:董仲舒對儒學思想的發展,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從此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科技與文化
(1)科技: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制成能書寫的纖維紙,被稱為“蔡侯紙”。
(2)數學:東漢《九章算術》,標志著我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內容、運用十進制記數系統計算的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3)醫學:
A 《黃帝內經》,編撰于戰國,成書于西漢,奠定了中醫學理論基礎。
B 張仲景,東漢,《傷寒雜病論》,中醫臨床醫學的經典;望聞問切四診法。
(4)文學:漢賦——專事鋪陳辭藻、文采華麗。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3高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