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歷史復習熱點:從《水滸傳》到《亮劍》

2012-10-30 16:24:20 來源:育路高考網

    我們為什么不敢談“日本威脅論”?

    一個值得玩味的現象是,盡管當今中國民意“抗日”情緒高漲,但卻很少能形成系統的、并且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日本威脅論”。

    一面是西方與日本大唱“中國威脅論”,從利益和安全關切看,中國的確對他們構成了至少是潛在的威脅。而另一面,我們卻如同鴕鳥一般,在訥訥自辯的同時,甚至羞于提及“日本威脅論”或“美國威脅論”,或者在慷慨激昂的口水抗日之外,對日本疏于進行冷靜的研究和防范。

    “日本威脅論”在中國輿論中的缺席,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

    其一,梁啟超所言的“一人為剛萬夫柔”的中國特色依然存在,軍國大事仍是“肉食者謀之”,而“肉食者”雖然未必“鄙”,但顧慮多。

    其二,看似洶洶的口水抗日潮,多是情緒之浪花,其實質一言以蔽之:蔑視日本。而歷史已經證明,在“小日本、大中國”的輕佻心態下,重視日本、研究日本往往被當作多余的瑣事。

    其三,在國際社會依然奉行叢林原則的同時,我們中國人對戰爭的認知,卻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田園牧歌般的浪漫主義憧憬中,甚至還在骨子深處,保留了點宋襄公的遺風,真以為在國際生態和國家利益爭奪中,還有什么正義之類的所謂普世原則。實質上,這就是一種綏靖心態。

    與帶有狩獵色彩的西方文化將戰爭視為社會常態相比,中國的農耕文化把戰爭看做一種惡、而將和平當作社會的至善。中文里,“和平”側重的是協調和寧靜,而英、法文中的“peace”更多指的是“同意停戰”所帶來的愉悅,這只是一種暫時的狀態。

    西方人崇尚著“該出手時就出手”,堅定地認為戰爭雖然破壞和平,但也締造和平。中國人卻時常靜靜地等待敵人下一次不知道何時發生的入侵。尤其是自宋以來,中國人加速地失去了性格中剛烈的部分,并形成了和平主義的、偏安式的、鴕鳥型的戰爭觀,一如面對妖魔只能念經的唐僧,無謂地進行正義非正義之辯,并一相情愿地認為自己的防御立場和受難經歷就能代表正義,并且正義必勝。

    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陸軍部第二局局長小川又次大佐在《清國征討方略》一書中寫道:“今日乃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義交往。最緊要者,莫過于研究斷然進取方略,謀求國運隆盛。”“兵力不整之時,萬國公法亦決不可信……既不足恃,亦不足守。”這樣有見地的、赤裸裸的直指國際秩序核心的想法,即便出自我們的敵人之口,至今亦值得回味與咀嚼。

    中國的基于道德和正義的戰爭觀,實在很需要下載些西方基于利益的戰爭觀來進行升級,才能超越那些被虛幻的詞句所遮掩的不切實際的道義優越感。從《水滸傳》到《亮劍》,中國至少在熒屏實現了“該出手時就出手”的“亮劍”精神,至少表明了新一代更加現實和陽剛的處世態度。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3高考歷史復習熱點:從《水滸傳》到《亮劍》”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 | 色屋99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人a成电影 | 页面升级亚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