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論:高考改變思維比增減科目更重要
今后,體育課成績的好壞可能會影響高考的錄取,記者3日從安徽省教育廳獲悉,按照教育部的統一要求,體育科目今后將可能進入高考綜合評價體系——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將增加體育課目。
把體育納入高考體系究竟是好是壞,恐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殊難統一。從教育的目的來講,應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而當前各級學校都明顯存在重文化輕體育的現象,體育納入高考必然能促進學生體質與文化成績同步發展。但學生學業負擔太重也是不爭的事實,增加體育考試無疑在原有壓力之外給學生增添了新的負擔,可能不但不能促進學生體質轉變,反而會讓學生更累。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良好的改革設想在現實中都可能被異化,甚至呈現出弊大于利的尷尬,完全背離改革的初衷。把體育納入高考體系是否會再次落入這一怪圈,還真很難說。在應試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增加高考體系中的科目的確需要慎重。不過在我看來,高考改革是必然趨勢,困難再大也需要起步,關鍵在于如何在改革方案的理論設計和現實可行性上達成一致。
具體到體育納入高考體系問題,必須看到,其負面影響并非僅僅是給學生增添了壓力,而是現有的高考考核方式和內容消解了以體育考試帶動學生重視體育的善意初衷。現有高考內容決定了考生必須整天埋頭于書本,一個典型的現象就是很多人都反對學生補課,但補課卻事實上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原因何在?就在于我們的考試過于重視知識本身的積累,而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培養這個根本。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增加考試科目,即便減少考試科目,學生也不會從繁重的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
所以,高考改革的關鍵不在于具體考試科目的變化,而更在于高考命題思維的變革,在于考試內容和具體題型的變化。當考試內容更側重于考察學生的理解和創造能力,學生自然無須整天埋頭于書本,而必須更多關注生活,關注書本之外的學習了。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