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專家:家長要做的是“陪伴”而不是“陪讀”(2)
“陪讀”究竟要“陪”到幾時?
“我要復讀,2013年考一所本地的大學,那樣我就可以天天回家看到我媽啦!”這樣幼稚的話,竟然是從一名18歲男孩嘴里說出來的!今年剛考上湖北一所重點大學的秦明因為無法忍受和母親的分離,居然以退學威脅。據了解,因為“分離焦慮”而留下來“陪讀”的家長不在少數。記者從南開大學周邊多家中介了解到,9月初以來電話來訪和到店咨詢租賃客戶明顯增多,大部分是即將參加2012年考研的學生以及陪讀的家長。
“若是真的為孩子前途著想,家長就應該適時放手。”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高級指導師陳秀茹說,中國家長一直有為孩子包辦一切的思想。小到孩子入小學、中學,大到考研、工作,為孩子安排好一切,但并沒有想過孩子想要什么。中國古語說,三十而立,如果一直不放手,孩子就沒有資本在社會上立足,也無法擔起自己的責任。所以,現在家長最應做的是讓孩子自己去錘煉。
“沒有一位家長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愛的方式要正確,明白什么是真愛,什么是溺愛。我的女兒只有上幼兒園是我替她選擇的,以后從小學到研究生到工作全是她自己選擇的。”陳秀茹認為,現在陪讀主要是陳舊思想、攀比心理、補償心理、恐懼心理、從眾心理等心理原因,雖然陪讀能減輕孩子生活負擔,給受挫能力弱、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安全感,但是大部分家長只注重成績,不僅包辦了孩子的生活,還包辦了孩子的思想。
陳秀茹一直認為家長應該做的是“陪伴”而不是“陪讀”,她女兒小到大一直沒參加過補習班,小學讀的新華小學,中學讀的耀華中學,大學讀的復旦并保送了研究生,現在外企工作。她周末經常陪女兒滑冰、游泳等活動,女兒的滑冰、游泳等都獲得了全國金獎銀獎。她要培養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而不是一個書呆子。
對于家庭教育,陳秀茹還強調,家長應該更注重于婚姻關系而不是親子關系。因為只有夫妻關系和諧了,才能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對孩子家長應該放手,注重他們各項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培養。同時家長應該注重自身的修養,身體力行地給孩子帶來正能量。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 考專家:家長要做的是“陪伴”而不是“陪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