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復習:中國古代的對外開放
中國古代的對外開放 一、秦漢時期 特征:時期主要往來的僅限于近鄰的朝鮮、日本、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等一些國家。直到東漢晚期才和西亞、歐洲有了正式直接往來。 1、絲綢之路 ①開通條件 A、西漢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繁榮。 B、張騫通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新紀元。 ②路線:長安→河西走廊→玉門關→蔥嶺→大月氏→安息→大秦。 ③意義:促進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中國的鐵器、絲綢、井渠法、造紙術先后西傳,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2、海上絲綢之路 ①時間:漢武帝后。 ②路線:廣東沿海港口→向西沿海岸線→印支半島南下→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印度半島南端。 ③意義:加強了中國和東南亞、南亞各國的關系,從水路溝通了東西外交圈之間的聯系。 3、與安息的交往 ①安息利用絲綢之路與漢朝頻繁交往。 ②安息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在漢朝與大秦之間進行絲綢轉手貿易。 4、與大秦的交往(指古羅馬) ①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波斯灣,未能到達大秦。 ②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使者到達東漢(此史實記載于《后漢書》中)。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復習:中國古代的對外開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