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廣東異地高考試水破冰 異地考生不能就地高考(2)
難題:現實與期待緣何存落差?
有關人士最新表示,異地高考的問題和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
由于外來人口眾多,一旦全面“開閘”異地高考,將會對當地的教育資源等系列問題形成巨大沖擊。因此,教育改革既要考慮改革力度,又要考慮群眾的可接受度,循序漸進,不停頓、不折騰、不倒退,避免大的波折。
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認為,從教育公平角度而言,考生不論戶籍在哪,都有在學習地參加高考和錄取的權利。但一旦打破戶籍限制,又將帶來“高考移民”等新的不公。加之涉及部分城市和地區的戶籍優惠,改革阻力可見一斑。
對于京、滬、粵等壓力大的地區而言,當前最現實的難題是,在教育資源“一池水”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如何科學有序打通閘門,既減少不均衡的落差,又不引起無謂的波瀾。
改革的口子要開多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外來人口在基礎教育階段存量約47萬,廣東省則是339萬,口子開多大,接受數百、數千還是上萬名新考生,牽扯多方神經。
黑龍江省招考辦副主任車行全說,開放異地高考后,黑龍江僅僅迎來189名符合條件的考生報名,人數沒有想象的多,影響在可控范圍內。
一位東部某省教育廳責任人說,像北上廣外來人口多、高校資源富集,壓力最大;對浙江、江蘇等東部地區而言,外來人口和壓力次之;像黑龍江、安徽等地屬于人口輸出省份,壓力最小,改革推進的力度也會快些,正因為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才導致目前改革推進力度不一。
教育資源的承載力有多強?北京市城區教委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北京城區教育承載力已經接近飽和,以往投入按照戶籍學生配置,而非按照激增的外來人口需求。“如把握不好尺度,幼兒園嚴重不足、小學入學高峰等問題難免加重,初高中階段連帶效應也將出現。”
改革推進的時間表如何確定?此前,江蘇、安徽等省份明確異地高考在2013年執行,山東、江西表示異地高考方案2014年實施,這表明,異地高考的時間表不統一,“你改他不改,你早改我晚改”,影響改革的公平性和總體效果。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