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異地高考有望明年實施 學測成績將成錄取重要依據(2)
教育資源不均
焦點:如何看待和解決擇校熱?
由于優質教育資源布局的不均衡,以及師資隊伍分布的不均衡,擇校熱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不少家長反映,擇校熱現象違背了教育公平原則,導致人民群眾對學校和教育部門的工作存在不滿,已經到了必須加以重視和解決的時候。
在本次大會上,不少委員也表示,目前的擇校熱現象十分引人關注,嚴重違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則,希望教育廳能夠拿出有效的措施,來遏制這種現象。
回應:2015年前,公辦校擇校生比例低于10%
“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發展差距較大,導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優質資源缺乏,城市學校受關注程度高,聚集了較多的優質教育資源。”昨天,沈健在回應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向與會的委員們分析了擇校熱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為了能讓孩子發展得更順利,贏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家長往往想方設法為孩子擇校,希望子女通過接受相對高質量的教育,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沈健說,這是擇校現象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沈健說,為了緩解擇校熱,江蘇是從兩方面著手的:一是努力消除城鄉間擇校,這主要是通過加大對農村中小學校的投入和建設來實現,縮小城鄉學校間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努力消除大中城市里的“擇校熱”。
具體措施包括,規定熱點高中要將不少于50%的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每所初中,由所在初中擇優推薦。校長和教師依法實行定期交流制度,校長在同一學校連任不得超過兩屆,教師要按照每年不低于15%、骨干教師不低于15%的比例進行交流。
為進一步緩解“擇校熱”問題,沈健說,未來江蘇還將進一步完善多項政策措施。
“未來公辦學校要堅持免試免費就近入學,民辦學校實行自主報名免試入學,如報名人數超過學校招生規模則按計劃搖號錄取。嚴禁任何學校進行或變相進行各類入學考試測試面試。”沈健現場承諾說,會逐漸減少擇校生比例,如滿足學區生源入學后仍有多余學額,則通過公開報名、搖號確定,到2015年前,每所公辦學校擇校生比例要低于招生總數的10%。
沈健說,要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鼓勵和支持同一層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通過組建教育共同體、集團化辦學、對口幫扶等方式共享優質資源。同時,要嚴格強化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制度。
績效工資改革
焦點:教師工資如何體現“績效”?
2009年,江蘇省組織開展了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實施工作,截至2010年4月,全省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實施工作順利完成。早前,由于教師的待遇普遍偏低,不少人都呼吁,希望早日實施績效工資改革,這對于提高教師地位、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迄今為止,績效工資改革已經實施了三年,但是不少委員在調研的時候發現,有老師反映績效工資在發放執行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突出表現在兩難上:“績效考核難”和“多勞多得難”。就此,委員們進行了現場詢問。
回應:績效考核方案要得到多數人認可
“基礎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實施后,廣大教師收入水平有了一定增長,教師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教師總體反響良好。但在實施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和矛盾。”沈健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回應說,經過調研發現,目前績效工資的實施主要牽涉兩個問題:一是地區差異問題,二是獎勵性績效工資如何分配問題。
沈健說,績效工資政策規定,以縣域為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教師的績效工資水平按照“不低于縣域內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原則確定。但不同省轄市間,甚至同一市不同縣(市、區)間公務員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導致教師間的績效工資水平存在差距,有的差距還很大。
此外,在績效工資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反映學校的績效考核辦法、考核結果存在偏差,在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中不能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績效工資的合理性受到質疑。
“績效工資地區間的差異,是由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隨著教師工資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這一問題將得到逐步緩解。”沈健說,未來教育廳將采取適當措施,落實教師績效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將不同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在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面,江蘇已出臺相關規范文件,要求學校合理確定分配等次,重點向關鍵崗位、骨干教師、優秀班主任和成績突出的教師傾斜,兼顧不同崗位人員利益。同時要求學校在制定實施辦法時,要廣泛征求教職工的意見,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