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異地高考方案有望2013實施 平時成績納入錄取考量(3)
教育資源不均
焦點:如何看待和解決擇校熱?
由于優質教育資源布局的不均衡,以及師資隊伍分布的不均衡,擇校熱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不少家長反映,擇校熱現象違背了教育公平原則,導致人民群眾對學校和教育部門的工作存在不滿,已經到了必須加以重視和解決的時候。
在本次大會上,不少委員也表示,目前的擇校熱現象十分引人關注,嚴重違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則,希望教育廳能夠拿出有效的措施,來遏制這種現象。
回應:2015年前,公辦校擇校生比例低于10%
“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發展差距較大,導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優質資源缺乏,城市學校受關注程度高,聚集了較多的優質教育資源。”昨天,沈健在回應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向與會的委員們分析了擇校熱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為了能讓孩子發展得更順利,贏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家長往往想方設法為孩子擇校,希望子女通過接受相對高質量的教育,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沈健說,這是擇校現象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沈健說,為了緩解擇校熱,江蘇是從兩方面著手的:一是努力消除城鄉間擇校,這主要是通過加大對農村中小學校的投入和建設來實現,縮小城鄉學校間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努力消除大中城市里的“擇校熱”。
具體措施包括,規定熱點高中要將不少于50%的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每所初中,由所在初中擇優推薦。校長和教師依法實行定期交流制度,校長在同一學校連任不得超過兩屆,教師要按照每年不低于15%、骨干教師不低于15%的比例進行交流。
為進一步緩解“擇校熱”問題,沈健說,未來江蘇還將進一步完善多項政策措施。
“未來公辦學校要堅持免試免費就近入學,民辦學校實行自主報名免試入學,如報名人數超過學校招生規模則按計劃搖號錄取。嚴禁任何學校進行或變相進行各類入學考試測試面試。”沈健現場承諾說,會逐漸減少擇校生比例,如滿足學區生源入學后仍有多余學額,則通過公開報名、搖號確定,到2015年前,每所公辦學校擇校生比例要低于招生總數的10%。
沈健說,要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鼓勵和支持同一層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通過組建教育共同體、集團化辦學、對口幫扶等方式共享優質資源。同時,要嚴格強化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制度。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