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報名結束 非京籍考生被勸回家等消息(2)
小林:為上學遷徙
與小杜和小王不同,小林本來就是一個北京人。17年前,他剛出生不久,父母離婚了。雖然親生父親是北京人,可小林還是跟著媽媽落了四川的戶口。離婚后,小林的媽媽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后來又和一位北京人結了婚,生活回到了正軌,可小林的戶口成了一件麻煩事,母子倆因為這件事還產生了隔閡。
2010年,小林初中畢業后,媽媽擔心他不能在北京高考,就在四川廣元老家找了一所學校。小林從來沒有獨自生活過,媽媽就辭去北京的工作,全程陪讀。就是這樣,去四川讀書仍然成為了小林的一場災難。
首先就是氣候不適應,四川濕熱的天氣讓從小就在北京長大的小林生病了,發了一個月的高燒。更讓他不能接受的是,聽不懂老師的話。剛到四川時,學校進行了摸底考試,小林在100來人的大班級里排在上游;可到了期末考試時,他在班里的成績已經掉到了下游。
小林的媽媽坐不住了,這樣下去,小林的身體垮了,學習也落下了。她又讓丈夫在北京市房山區找到了一所學校,讓小林插班進去。這顯然不是一句話那么簡單,小林的媽媽只是說,想盡了一切辦法。
小林回到了北京,學習成績卻難再回到從前。期中、期末考試成績浮動很大。小林的媽媽說,回四川那段時間落下了許多課程,影響了小林的成績,可最重要的還是戶口的事兒對他的影響。
升高三的時候,學校按照成績把學生分到了“本科班”和“專科班”。“本科班”主科(語數外)和副科(文、理綜合)都學,“專科班”只學主科(語數外)。小林被分到了“專科班”。他常埋怨媽媽:“都怪你沒給我找人托關系,我特別想上‘本科班’。”最近一段時間,一想到自己不能在北京高考,小林情緒就變得特別低落,有時候甚至不想上學。媽媽也不敢責怪他,只是在家里沒人時偷偷地抹淚。
12月1日高考報名開始后,因為小林沒有北京戶口,學校領導不讓他在網上報名。班主任老師平時特別喜歡小林,就在學校的電教室嘗試著給他報名,結果被學校領導點名批評。小林跑回家自己報名,這對于在網絡時代長大的孩子來說是小菜一碟,很輕松就報名成功了,不過還有審核這一關是他和其他人都無法輕松逾越的。
小林今年17歲,已經是一個懂事的小伙子了,他安慰媽媽說:“我不怕,我要讓所有人都看看,我是怎么用專科班的成績考一所本科學校的。”
孩子們的聲音
小李:我從小就來到北京,從六環興建到申奧成功,見證了北京這么多年的發展。小升初的時候,因為不是北京戶口,被擋在了面試的門口;中考的時候,因為不是北京戶口,就沒辦法填報志愿;我本來以為命運可以改變,因為北京現在還在發展,我想北京這樣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大都市應該可以接受我們。沒想到到了最后,還是卡在了高考的大門前。
小張:2006年,我父親因為工作調到了北京,我和母親兩個人在老家,那時總感覺身邊缺了點什么。一年以后在北京的外公身體不好,媽媽必須過來照顧他。我自己留在老家,那種一個人的感覺真不好受。暑假、寒假來北京和爸媽團聚,回去的時候,他們都是含著淚把我送上車,不敢回頭多看;當我上車的時候,叔叔阿姨對我說,別傷心了,下次還會再見的。
小劉:我曾經感到很傷心,也覺得非常不公平。人人生而平等,我們生下來都是一樣的,不是嗎?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