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異地高考方案出臺引眾多爭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按照教育部等四部委要求,各地要在今年年底前出臺異地高考的具體政策。其中最受關注的北京上海和廣東昨天(30日)公布了各自的異地高考方案。
跟多數省份以“學籍、社保、固定住所”等為主的條件相比,北京、上海和廣東的異地高考門檻明顯要高一些。北京和廣東的方案都強調過渡和漸進。
在北京,符合條件的外地戶籍學生2013年開始可以參加中等職業院校考試錄取,2014年開始可以參加高等職業院校考試錄取,大學本科部分還沒有放開的計劃。
在廣東,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從2014年開始可以報考高等職業學院,2016年可以報名參加高考。
對于廣東、上海公布的異地高考政策中,一項針對積分入戶或取得工作居住證的外來人員的子女的政策,上海市高招辦的工作人員作了介紹。
上海市高招辦工作人員:上海的異地高考政策是,父母持有人才引進類居住證,孩子是上海學籍、但戶籍不在上海的,可以在上海參加高考。
上海的工作居住證分為三類,其中的A類(人才引進類)是惟一一種可以讓子女報考大學本科的工作居住證。42歲的余啟濤老家在安徽,18年前來到上海,從臨時工做起,現在是一家小型企業的老板,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在上海上學,8年前還買了房,但是因為余啟濤只有高中學歷,不符合A類工作居住證的條件,他的孩子仍然不能在上海參加高考。
余啟濤:我在上海有自己的公司、有住房、社保也交了,就是因為我的學歷沒達到、積分沒達到,就沒給我們辦A類工作居住證。
事實上,工作居住證或者積分入戶政策,在北京、上海和廣東都已經實施多年,所以昨天(30日)上海公布的并不算是一個新方案。上海市高招辦的工作人員還提到另外兩種政策,也是以往就有的。
上海市高招辦工作人員:父母一方是上海戶口、小朋友是上海學籍的,以及有名單提供的大型企業在滬辦事處的,是符合戶籍不在上海、但具有在上海參加高考的條件的。
北上廣三地的異地高考方案雖然在今天(31日)才正式公開,但“漸進式、階梯式”的思路,在此前已經形成。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揚:整個社會公共服務是有梯度的,這個梯度必須和對流入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匹配,這樣才能夠得到整個社會群體的認同,否則有當地戶籍和沒有戶籍的人就會產生矛盾。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