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長要密切留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勤于疏導
高三的孩子因為壓力特別大,情緒容易波動。家長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并給予疏導。
孩子高三后,家長會發現孩子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或者很容易就情緒低落,有的女孩子還會因為一點點小時候就掉眼淚。這些情緒的變化大多是壓力所致,因為高三的孩子承受著來自社會、學校以及自身給予的諸多壓力。
在“學習好,便一好百好”的教育評價體系下,大多數家長是這樣認為的,孩子也認為只有學習好,便是好孩子。然而,在這樣的社會壓力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積壓了許多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就像垃圾一樣,到了一定的程度會滿溢并爆發,高考的壓力正是孩子情緒垃圾爆發的誘因。這便是為什么高三孩子情緒波動比較大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社會對高考的關注可以說到了妖魔化的程度,每年的高考前后,可以明顯感覺到各大媒體對高考內容報道的增多,無論是網絡媒體還是平面媒體,可以說鋪天蓋地,這無形中對孩子造成了壓力,引起孩子情緒的波動。
學校、班級甚至有的家庭里,習慣給高三的孩子倒計時,這些倒計時的牌子、顯示屏就像定時炸彈一樣,再加上老師每天對高考的強調,還有同學之間考試和分數的競爭等等,這些都是造成孩子情緒緊張的源頭。
不光是外部環境,孩子的情緒波動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是來自他自己的。有的孩子對自己期待很高,而對現實的自己卻不太滿意。還有些孩子對自己的現實狀態比較保守,本來自己是90分的實力,卻給自己打80分。這些情況,在孩子的身上都制造了一段“理想我”和“現實我”的差距,這也導致焦慮、緊張等情緒。
對于高三的孩子來說,太過平靜是動力不足的一種表現,但是情緒波動太大,對一年的學習甚至來年6月的高考都會有影響。那么家長應該怎么應對或者疏導孩子的情緒呢?
首先,家長要放松心情,在孩子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成為支持孩子的力量,而不是再給孩子壓力。這要求家長有一顆平常心,明白學習和高考都是孩子的事情而不是家長的事情,自己如果緊張、焦慮于事無補,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另外家長應該接納孩子的情緒。處在高三這個特殊時期,孩子非常敏感,所以當孩子有些小脾氣的時候,家長要理解孩子,切實弄清楚情緒的來源之后再解決問題,切忌孩子一有情緒就打罵或者指責。
當孩子真的心里難受的的時候,家長不要說“沒事”“沒有關系”等話。如果孩子真遇到問題的話,就說明在他心里是“有事”“有關系”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允許孩子發泄一下,或者跟他“共情”,認可他的情緒。比如,孩子跟家長說 “這次沒有考好”,家長不妨跟著說“哦,這次沒有考好嗎?”鼓勵孩子把憋在心里的話都說出來。我覺得孩子大多時候其實就是想要一個傾聽者,當他把心里的郁悶都說出來以后,也就沒事了。
當然,幫助孩子保持好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我和先生在女兒高三的時候,會在每天和她分手和回家的時候抱抱她,或者想辦法讓她笑起來。我的先生會經常給女兒講笑話或者和女兒一起做游戲,逗得女兒哈哈大笑,讓女兒在學習之余放松心情。有的家長會給住校的孩子每天約定一個時間通電話,目的就是讓孩子從學習中抽出身來,換一換心情。無論是跟孩子做游戲還是跟孩子聊天,目的都是讓孩子放松下來,坦然地應對高三的學習和高考。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高三家長要密切留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勤于疏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