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家指導:考后報志愿 考前做準備(2)
■搞懂本地區的報考政策
比如天津從2012年開始出分后知分、知線填報志愿,并且在本科一批次、二批次都實行平行志愿,而重慶也是出分后知分、知線填報志愿,但只在部分批次,如本科一批次實行平行志愿,而在本科二批次實行的仍然是傳統志愿,像黑龍江是估分報志愿,并且實行的是傳統志愿,平行志愿與傳統志愿的填報方法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很多家長沒有搞懂本省的具體政策,卻大范圍地去搜索報考志愿的技巧,往往會南轅北轍。比如黑龍江的考生,因為實行的是非平行志愿,但家長和考生卻按照平行志愿的方式填報,那結果可想而知,志愿的填報一定是一塌糊涂,孩子考再高的分數,最后都不會成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的問題時,往往會有很多誤區,但高考目前的政策就是按照分數說話,對孩子的了解一方面應該通過中學老師的判斷,大致對孩子有個分類,比如重本線上、重本線下、普本線上、普本線下、三本線上等等,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因社會信息量的劇增,對專業的認識比以前的孩子雖有提高,但要深入了解還是不夠的。家長要充分、客觀地對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做一個判斷,并結合自己的社會經驗對專業進行初步判斷,這些都是選擇專業和學校的前提。
總結所有的問題,基本上填報志愿的過程就需要解決以下這些問題:
1.我所在的省(市、區)這幾年的一本線、二本線、三本線都是多少分?
2.如何利用高校往年的錄取分數?什么是分差法?哪些高校是“985”“211”高校?
3.哪些是普通本科高校里面比較有特色的?這些學校有哪些是他們各自的優勢專業?
4.網上填報志愿要注意什么?
5.我參加高考的這一年我所在的省(市、區)有什么新政策?什么是平行志愿?什么是非平行志愿?省市招辦實行的不同招生錄取政策我怎么應對?
6.什么是志愿級差?我們應該怎么應對?
7.怎么利用高校咨詢會?如何準備材料?
8.我適合什么樣的專業?我了解我自己么?
其實高考填報志愿的過程就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每年我看到了太多家長高考之前對孩子的志愿不太關心,高考之后成績出來了,通宵達旦上網查資料還理不出頭緒。這一切都歸因于大家太急功近利,只看重分數,而人生規劃這塊課程在中學課堂里幾乎是缺失的。
不得不承認,高考的指揮棒一直把基礎教育引向重視分數忽略其他能力的培養,其實職業規劃、生涯規劃的意識從小就應該培養——依據自己的性格,為自己將來從事科研還是實踐,是出國深造還是本土深造,是考研還是工作……目前,很多研究機構紛紛推出各類測試軟件,通過回答問題可以測試孩子的性格,預測你適合的專業等等,如課堂內外雜志社研發的《易錄取》,就是通過科學的測試,對考生的個性特征和專業取向進行評估,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試用一下這方面的軟件。
最后還要提醒考生家長的是,無論你幫孩子做了多少志愿填報的準備工作,你還是充當一個助手的角色,在人生志愿上,大方向還是應該尊重孩子,因為只有孩子做自己熱愛的事,才能有所成就,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方能無怨無悔。我身邊的一個學生,高考分數非常高,孩子非常喜歡物理學,對這方面的問題總是興趣濃厚,但家長覺得如果孩子以這么高的分數進入物理學專業,是太“虧”了,硬是逼著孩子考取工商管理專業,孩子入學后對這個專業不感興趣,雙修了物理學,在物理學,這個學生的成績能夠比本專業的學生成績還高,而在工商管理這邊卻成績平平,甚至“掛科”,最終孩子花了六年才完成學業,家長也非常后悔。這樣因家長包辦孩子的志愿帶來的慘痛教訓比比皆是。
總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雖然是考后填報志愿,但準備必須提前,特別是家長,在這時候就該行動起來。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王錚)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