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語文常見文言虛詞用法十四:則
高考語文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育路高考網為大家進行匯總整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系,譯為“就”“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
2.表示條件、假設關系,譯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表示并列關系,用在分句中,可譯為“就”,或不譯。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4.表示轉折、讓步關系,可譯為“可是”“卻”“雖然”“倒是”。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5.表示選擇關系,常和“非”“不”呼應使用,可譯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二)副詞
1.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示強調,可譯為“已經”“原來已經”。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崤之戰》)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