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作文預測熱門話題素材(19)
2013年高考作文預測熱門話題素材(19)
自然
「名言」
如果他們懂得利用自然的方法,那么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克勞迪安內斯
我們往往只欣賞自然,很少考慮與自然共生存。——王爾德
自然與美德,受到社會、財產的產物學問和藝術的侵害。——盧梭
我們不是繼承了父輩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兒孫的地球。——聯合國環境方案
我們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賜,我們要向自然索取。——米丘林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宋?李清照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每一聲。——張維屏
研究自然是與名師交往,切不可輕視自然。——阿加西斯
大自然不會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往往是我們自己。——盧梭
藝術上也許有謬誤,而自然是沒錯的。——德萊頓
一切藝術、宗教都不過是自然的附屬物。——亞里士多德
心靈與自然相結合才能產生智慧,才能產生想象力。——梭洛
一切順乎自然的東西都是美好的。——西塞羅
背離自然也即背離幸福。——塞?約翰遜
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延自然。——培根
我們的座右銘,眾所周知是服從自然生活。——辛尼加
只有從自然中了解自然。——培根
自然從不背離它熱愛的人。——華茲華斯
「事實」
⒈張正祥——勇者無敵
26年來身體力行保衛滇池,用犧牲整個家庭的慘重代價,換來了滇池自然保護區內33個大、中型開礦、采石場和所有采砂、取土點的勝利封停。
他只是一個農民,妻子因不堪家庭的落魄的離開,小兒子因被多次恐嚇而精神分裂,自己因被人報復而導致殘疾,被恐嚇與被打成了家常便飯。但他堅持著。堅持繞滇池一千多圈,他被別人叫成瘋子,他卻說:“那些人才瘋了,滇池養育我,瘋子才不認爹媽,只認錢。”樸實的話透出純潔而執著的靈魂!
⒉邴克寶,現任涼州區環境保護副局長。帶領全局職工整治全區重點排污企業80余家,依法關停污染嚴重的“十五”小、“新五小”企業28家,廢紙造紙企業14家。創建省級綠色單位2個,市級綠色單位18個,區級綠色單位125個。全心全意為群眾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解決群眾信訪案件20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贏得了老百姓的稱贊。
⒊曹虎年,原任武威市城區環境衛生管理所所長,現任市市政局副調研員。他十五年如一日,“寧可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用實際行動實踐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先后榮獲“全國建設系統先進個人”、“甘肅省勞動模范”、“甘肅省愛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甘肅省艱苦奮斗、廉潔從政先進典型”、“武威市十佳公仆”等榮譽稱號。2003年9月,中共武威市委號召全市黨員干部向曹虎年同志學習。
⒋常瑞元,涼州區城建局退休干部。1996年武威市舊城改造開始后,他身先士卒,頂烈日、冒酷暑,全力以赴投入到拆遷工作當中,全力治理城市臟亂差等老大難問題。在他的領導下,三年舊城改造共拆除各類建筑4600多戶,18萬平方米,拔掉拆遷戶12000多戶,為武威舊城改造做出了積極貢獻。他也先后被評為“全省創建衛生城市先進個人”。
⒌梁開軍, 現任黃羊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黃羊鎮黨委書記。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引進建設了日處理1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日填埋60噸的垃圾填埋場,促進了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工作,園區6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1環境體系認證,切實促進黃羊鎮區和園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⒍駱永生,現任涼州區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指揮。多年來,他堅持把生態治理與環境保護作為自己的首要職責,長期奮戰在風沙第一線,先后在鄧馬營湖落實退耕還林面積8500多畝,栽植大田枸杞3500多畝,壓沙造林1400多畝,壓減農田灌溉面積15700多畝,關閉機井13眼,以實際行動為湖區生態修復與保護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⒎王銀吉,長城鄉紅水村九組農民。面對肆虐的風沙,他帶領全家人毅然向沙漠進軍。十年來,一家人戰嚴寒、斗酷暑,吃住在沙漠,奮戰在一線,共用駱駝馱水1000多噸,往返行程達1000多公里,全部投入累計達14萬元,在治理區內共栽植各類喬灌木300多萬株,壓沙造林5000多畝,為防治治風沙、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了突出貢獻。
⒏楊根勝,現任涼州區頭墩營林場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情系林業,無私奉獻,無怨無悔。帶領林場一班人,搏戰沙海,固沙造林,承擔涼州區重點公益林管護13萬畝,建設退耕還林工程705.7畝,走出了一條林業項目建設與種苗產業化建設雙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為我區生態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⒐長江源頭拒絕污染
中鐵三局承擔了長江源頭特大橋的施工建設任務。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橋全長1389.6米,施工工期緊。
在橋樁基施工時,按指揮部的統一規劃,將橋梁大型構件放在離工地很遠的預制廠進行預制,減少對工程現場的污染。在大橋工地現場,他們不惜加大成本,創造性地設置了三級沉淀池。樁基施工時的泥水不許直接排放,而是先讓泥水流到沉淀池內進行分級沉淀,待泥水沉淀乾凈了才把乾凈水抽放出去,池底的泥沙沉淀物用拉土車拉走,堆放到規定的棄土場。三局利用沉淀池保護水質的經驗,后來被青藏鐵路建設部在全線進行推廣。
不僅如此,在大橋建設過程中,他們還對距工地不遠的三江源保護紀念碑區域進行保護,投入近百萬元資金,修建了從青藏公路下道后通往紀念碑的道路,建立了小型停車場,并在紀念碑附近設置了“長江源生態環境介紹石碑”,以增強游人的環境保護意識。他們的做法受到青海省政府和當地鄉政府的熱情肯定。
⒑動一鍬土都要符合法定規范
在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運一鍬土都要符合法定規范,沒有環保措施工程不許開工。這種嚴格的環保管理措施促進了青藏鐵路建設環保工作的開展。
在高原上建設鐵路的施工便道是有嚴格的界限管制的,多長多寬要用紅線劃出,不許越雷池一步,違者重罰。
青藏高原許多地區地勢平坦,開始時司機看到一馬平川,有時不按界限會車,破壞了環境,隨之而來的處罰是十分嚴厲的。在采訪中,記者多次聽到因為工程車輛開出施工便道被嚴厲處罰的故事。一次,中鐵12局一名司機在工地運送物資時繞出便道10米左右,12局指揮部知道后,除對司機處罰外,還對司機所在的項目部處罰10萬元,項目部經理還要帶人去把草地恢復好。
中鐵三局一名司機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指揮部對司機所在項目部處罰2萬元,對項目部黨政領導每人處罰2000元。這種嚴格的處罰措施,使大家的環保意識迅速增強。愛護一草一木,建設環保鐵路正成為全線參建職工的自覺追求。
工程施工難免會占用土地。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草地,在施工中,建設者發明了草皮回植技術。在施工不得不占地時,工人們先把草皮一塊一塊地挖開放置他處,施水保養。等工程完工后,他們再把草皮一塊一塊地回植到原來的土地上。為了保護環境,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還和中科院動植物所、林科院等單位合作,在沱沱河、安多、當雄建立了三個海拔4000米以上植草試驗點,這在我國植物研究史上是史無先例的。目前,植草試驗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綠草長勢喜人。這些措施受到了國家環保局專家的好評,在今年8月份由國家環保局組織的青藏鐵路沿線環境保護考察中,大家對全線環境保護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⒒再造濕地
濕地被稱為大地腎臟,是調節地區溫度和濕度的重要生態因素。國際濕地公約定義對“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澤、濕原、泥炭地或者水域帶等”濕地提出了明確的保護措施。
濕地系統是青藏高原水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沼澤濕地,鐵路建設者進行了艱苦的努力,從修改設計減少在濕地地區和凍土不穩定地區筑路到減少涵洞,青藏鐵路建設中提出了“以橋代路”、“涵洞改橋梁”等新措施,全線新增橋梁112.3公里。
位於西藏北部羌塘草原的古露濕地上,有一座規劃中的車站。它將占用14萬平方米的濕地。在車站施工前期,建設者就考慮如何保存這片濕地。“再造濕地”方案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并於今年春天開始實施。建設者先在原濕地旁邊的植被稀疏處挖掘出與濕地等高的洼地,將濕地原水引入,營造出人工濕地環境;再將車站用地上的牧草連根挖出半米深,一塊塊植入人工濕地內。
截至目前,已移植的2萬平方米濕地草皮已與原濕地草原連成一片,生機盎然。據負責車站建設的中鐵十三局負責人介紹,今年冬天來臨前將完成濕地移植的80%,其余部分將在明年車站建設開工前完成。
⒓不負群眾的草鞋書記
楊善洲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生前曾任保山地委書記。在任期間,面對家屬“農轉非”的多次機會,楊善洲要么直接推脫,要么將申請表藏進抽屜,直到去世后才被發現。“大家都去吃居民糧了,誰來種莊稼?我們全家都樂意和8億農民同甘共苦建設家鄉。”到了退休的年紀,組織上想安排楊善洲去昆明安享晚年,他又一次婉言謝絕。
長期亂砍濫伐,大亮山生態受到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我要為百姓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沖著這句承諾,楊善洲在卸任后一頭扎進了荒草叢生的大亮山,住竹篾搭的屋子、睡樹樁搭的床,他希望給鄉親們再造山清水秀。
自那以后,楊善洲與林場職工同吃同住,每天從早忙到晚,雨季植樹造林,旱季巡山防火。創業初期資金短缺,老書記把平時種下的幾十盆盆景全部移栽到大亮山上,他甚至跑到大街上去撿別人丟棄的果核,積少成多,用馬馱上山。
擔任林場負責人的20多年間,楊善洲不要分文報酬,只肯接受每月70元的伙食補助。他為林場爭取了近千萬資金,卻從未私自動過一分錢。走了不知多少路,吃了不知多少苦,楊善洲帶領工人植樹造林7萬多畝,林場林木覆蓋率超過87%,修建18公里的林區公路,架設4公里多的輸電線路。
編輯推薦: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357 51291557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3年高考作文預測熱門話題素材(19)”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