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高考超一半專科院校未完成招生計劃(3)
社會認同度低
6月至9月是各大高職院校的招生黃金期,生源爭奪戰成為焦點。
記者采訪發現,對于知名度較高的職業學校,生源不愁,甚至還有挑生源的現象。但一些知名度較低的職業學校,不僅“來者不拒”,更多時候還要想方設法招攬生源。一名不愿透露校名的高職院校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放暑假我們幾乎是全校總動員,一個院系領導帶一個行政人員,全部下去招生。”
“高職院校招生難,主要是社會認同度低、專業特色待加強,這直接影響到了高職招生。”采訪中,許多教育行業人士分析說。
“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區別的關鍵不在分數,而在于‘職業屬性’;不在于層次的高低,而在于實踐性、技術性或應用性的程度。”東方領航教育集團內蒙古地區招生負責人王娟在內蒙古搞教育培訓多年,她坦言,目前,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迅速,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但一些高職高專院校“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專業特色的挖掘和畢業生就業方面略有“底氣不足”。
“一些院校的專業,比如說工商管理專業,設置久,更新慢,適應不了社會的用人需求;一些新型有特色的專業,比如說航空類專業,未來幾年,將大量需要人才。”在她看來,高職學校培養畢業生,就得隨時摸清市場的脈搏,在變化中求生存。
她認為,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除了日趨激烈的生源競爭,還有數量競爭,更有質量競爭,且質量競爭尤為激烈。在目前的招生環境下,大多數高職院校普遍采取以高考分數作為錄取依據缺乏遠見。事實上,由于當前考生與家長對高職高專院校缺乏正確認識,對一些特色專業內涵了解不深,還青睞在“家門口”就業的傳統模式,導致畢業生就業走不出去、干不久、拿不到優厚待遇等。同時,職業院校要打通學生入學后的深造渠道,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續本、考研,真正打造既有學歷又有能力的實用型人才。
提升高職教育成關鍵
高職院校招生步入“拐點”,是危機也是機遇。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招就處處長舒杰認為,高職文憑含金量低、就業后的薪金待遇相對低一些確是事實,但就業率相對較高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高職學生在就業之后,可以通過工作經驗的積累明白自己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去選擇繼續學習或在崗進修,提高個人的實踐能力。從用人單位來說,首先要打破對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方面的“歧視”。
對高職院校來講,學校辦學質量的好壞、社會影響力的大小直接影響招生。“部分高職院校對考生沒有太大吸引力,主要原因是其較低的學歷層次和‘斷頭教育’。因此,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把質量效益放在第一位尤為關鍵。”舒杰認為,“高職高專院校專業無特色”的說法已經不能反應現狀,目前,各高校其實都在努力適應市場變化,調整自己的專業分布,以利于學生的就業和地區經濟的需求。
“關鍵在于如何把專業辦得更加靈活、更加實用。作為一所招生專業多達48個的老院校,我們也在思索,如何更好地幫助畢業生就業。”舒杰介紹,把工廠“搬”進校園,把校園辦進工廠,完全按照職業要求對學生實行企業標準化實訓和一對一現場教學,這將成為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途徑。
他分析認為,高職院校今后的出路在于整合資源優勢,各校在突出各自特色專業的同時,應考慮如何聯手,達到優勢互補。“在硬件建設上可以考慮不要再重復投入,原有資源可以共享,把資金和精力投入到人力建設中,提高師資水平、實訓水平、管理水平,增強學校的軟環境。”
他認為,隨著目前我國關于二胎政策的松動,估計未來會出現新一輪的生育高峰,內蒙古的考生不會有明顯的下降,甚至還可能會有所增加。他說,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也在漸漸改變對高職教育的偏見和誤解,高職教育的路還很長。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