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最有效的模式:基礎薄弱生也能考好
高三是高考前最為關鍵的一年,也是最為辛苦和最為有意義的一年。為了幫助同學們總復習的主動性和實效性,在2014年的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小編整理了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考好的技巧與方法,希望為大家提供服務。
面對步步逼近的高考,常聽數學基礎薄弱的同學感嘆:“成也數學,敗也數學。”作為老師無不為之動情。一方面這些同學數學基礎不扎實,對數學缺少興趣,信心不足,畏懼數學;另一方面,大家又對學好數學抱有美好的愿望,默默下決心,爭取一搏,體現個人價值。在這矛盾與困惑中會逐步形成焦慮心理,欲速則不達,甚至導致惡性循環。其實,數學基礎薄弱的同學,同樣能夠學好數學,考好數學,甚至能夠愛上數學。這就需要我們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結合數學復習的特點,精心構建復習策略,科學安排輔導計劃,從知識、智力、技能、心理多方位著手,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下面談談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激勵信心
讓基礎薄弱同學樹立學習信心,必須從知識輔導與心理啟迪雙管齊下。通過揭示數學問題以及解題的本質,消除對數學的恐懼心理;把數學問題趣味化、基礎化、生活化,使同學們體會數學的可參與性;把數學思維方法合情化、自然化、人文化,使同學們親近數學;變傳統的“一講到底”為師生共同參與,使同學們體驗成功的快樂;變傳統的簡單“對錯”評價為尋找閃光點,不失時機的進行激勵,讓學生覺得“我在進步”;變常規的使學生體會差距加大壓力的同卷考試,為分出層次的AB測驗,讓基礎薄弱的同學找回自信,即使做錯了題目也覺得有所收獲,激發熱情,積極投入!
二、增強毅力
剛進入高三,基礎薄弱同學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樣極其高漲,但是后來的一次次測驗都會給他們當頭澆下一盆盆涼水,他們認為自己已經作出了這么大的努力,卻不見提高,便會懷疑自己的智力與能力,是不是沒希望了呢?及時指導刻不容緩!首先要使同學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基礎并非一朝一昔就能脫胎換骨,也不能僅僅根據幾次考試成績來論成敗,因為學習好象挖一道水渠,總共一百米,雖然已經挖通了九十九米,但是還是不通的呀,不過離成功僅一步之遙,堅持就能夠成功!天天耕耘,決不停筆。如果三天不做數學題,就會覺得上手困難,思路不順。因此必須明確,毅力比熱情更重要。努力未必成功,但是成功必須努力!
(責任編輯:閆桂超)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