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地理備考知識點歸納(5)

2014-01-15 11:15:08 來源:育路教育網

  工業小專題

  ⑴ 日本工業集中在 太平洋沿岸及瀨戶內海沿岸 ,原因:① 本土資源匱乏,工業原料需大量進口;② 國內市場狹小,工業產品要大量出口;③ 沿海為平原,利于建廠;④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利于原料與產品的進出口。

  ⑵ 埃及的經濟支柱:石油、運河、僑匯、旅游.

  ⑶ 新加坡的經濟支柱:煉油、造船、電子電器、海上鉆井平臺制造.

  ⑷ 工業集聚:

  ① 傳統工業區:

  集聚原因:由于現代工業生產專業化程度高,企業之間的協作和競爭性很強,工業集中布置可產生集聚效應。

  集聚意義: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效益。

  不利:工業集聚導致企業間爭地、爭水、爭動力、爭公共設施;加劇地區的環境污染。

  ② 新興工業區:

  高新技術產業在地區分布上常具有較為顯著的地區集群特點的好處是:共用基礎設施;加強信息聯系和協作。

  ⑸ 意大利新興工業基地和我國鄉鎮企業(浙江溫州)

  區位分析:① 大批廉價勞動力; ② 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張價;③ 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④ 意大利經濟高度開放;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 點:① 以中小企業為主;② 輕工業為主;③ 生產過程分散; ④ 資本集中程度低;⑤ 分布在小城鎮或農村。

  不同點 : ① 企業之間相互競爭;② 沒有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絡。

  調整措施:① 重視專業分工,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絡;② 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實施產業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③ 及時把握國際市場產品的需求信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④ 形成規模生產;⑤ 樹立品牌意識;⑥ 加大培訓,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⑦ 與國外大企業進行合作,提升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

  ⑹ “硅谷”:美國硅谷、德國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島、英國的蘇格蘭中部地區、印度的班加羅爾區位分析: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

  社會經濟因素:① 科技發達(有高等院校);② 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③ 軍事定貨(美國硅谷)。

  特點: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發展變化原因:利用這些地區勞動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優勢條件。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4年高考地理備考知識點歸納(5)”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免费的视频在线观看婷婷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 亚洲三级在线网站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中文飘花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