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加20分可甩開8000多個競爭對手
高考加分,本是為了促公平,但在操作過程中卻導致了不公。
高考加分,關乎數十萬考生的切身利益。在這次省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再議“高考加分”:有人認為高考加分亂象叢生導致不公,應全部取消;也有人認為加分政策初衷是好的,只是執行中出了問題,需加強監管,沒必要取消。
現象
板凳隊員也能加分評優只給“最需要”的考生
每年高考前后,“加分”會引發公眾關注。
2014年,漯河高中二級運動員加分事件炒得沸沸揚揚。
全省享受二級運動員加分的考生共738人,漯河高中74人,占了全省總數的1/10,比省實驗中學、鄭州一中、鄭州外國語學校的二級運動員總數還多20多人。
另外,有些學校在推薦省優秀學生時,為了升學率,推薦的優秀學生并不一定是綜合素質的學生,而往往是最需要加分的學生。
據一高中的老師透露,“有的學生本來就能考上北大清華,加分給他沒多大意義,而有的學生可能離北大清華稍有點差距,把優秀學生名額給他,有了加分學校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就可能增多。”
看法
600分的考生加20分可瞬間超越8000多人
“高考加分,關乎數十萬考生的切身利益,關乎無數家庭的喜怒哀樂。”省政協委員沈釗昌表示,少數人利用特權等方式獲得加分,對多數考生來說是不公平的。
在沈釗昌看來,對河南這個考生眾多競爭激烈的省份來說,別說加20分,加1分都會改變考生的命運。
影響
從省招辦公布的“一分一段表”上可看到,考生多加10分或20分,會有多大的影響。
以2014年為例,理科650分排全省1640名,如果有20分加分,670分可以排全省353名,根據北大清華在河南的錄取人數,這個位次可以入圍北大或清華,兩分數間有近1300人。
理科600分,排全省15774名,如果有20分加分,620分排全省7636名,這20分加分可以讓一名考生超越8000多人。
觀點PK
觀點一:
全部取消“裸分”更公平
在河南省政協委員彭詩金看來,高考加分的初衷是促進素質教育,避免應試教育的不足,但是現在異化了。
“我建議取消高考加分,大家都不加分,拼‘裸分’更公平。或者讓大學獨立自主辦學,自己決定招生對象的素質,就像國外的大學、高中,通過面試考察學生的素質。”彭詩金說。在他看來,如果定一個死框框,規定什么能加分什么不能加分,可能是引導,但也可能是一種誤導。
只有考分面前人人平等,無權無勢的寒門子弟才有更多上升機會,打破社會階層固化的堅冰。也只有取消了加分,投機者才會失去魚目混珠的動力,真有志于體育、藝術和科研的人才會沉淀下來,才會有真的素質教育。
觀點二
取消是因噎廢食不該“一刀切”
前不久,教育部出臺規定,從2015年起取消二級運動員等六項加分。省政協委員張景林表示,取消體育特長加分,可消除體育加分舞弊的根源,但“一刀切”的弊端也顯而易見。
“達到二級運動員的標準,相當不易,取消加分使想靠體育等一技之長增加高考籌碼的學生意愿落空,會打擊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張景林認為,也會導致學生身體素質下降。
在他看來,體育特長加分亂象叢生是社會誠信出了狀況,應嚴厲打擊加分造假等行為,取消加分是“因噎廢食”,從轉變工作作風的層面看,有懶政之嫌。
“體育部門加強二級運動員申報審批程序管理,教育部門及各高校嚴把體育特長加分審核關,確保教育公平。”張景林表示。
現狀
河南省加分已“瘦身”將來還會繼續
這些年,隨著高考加分亂象爆出,教育部門也在逐漸規范和削減高考加分項目。
2014年,河南省執行新的高考加分政策,新政策削減了一批加分項目,并且降低了部分項目的加分分值。
比如,二級運動員加分從原來的30個項目縮減為8個項目,加分分值也從原來的20分降為10分;省級優秀學生加分分值由之前的20分減少到10分。
前不久,教育部表示,從2015年起取消二級運動員加分等六項加分。不過,考生在2015年1月1日前取得資格的,加不加分以及加多少分由各省決定。河南省會保留哪些項目,加分分值是多少,目前還不明朗。
但河南省政協委員、省招辦主任楊智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高考加分“瘦身”勢在必行,河南省的高考加分可能還會再“瘦身”。
建議
對高考加分進行“聽證”
省人大代表董廣安也一直關注高考加分問題。此次,河南商報請她把市民呼吁帶上兩會。
董廣安說,加分政策本是為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也是為了特殊人才培養的需要而設立的,不過,近年來,該政策在執行中亂象叢生。
今年兩會上,她就提了一個關于規范高考加分的建議,“高考加分應堅持促進高考公平,保障廣大考生公平權益的準則,要有利于選拔特長生等優秀人才苗子,有利于推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和諧。”
“政府和教育等相關部門應組織專家、教師、學生和家長等社會各界代表,對哪些項目該加、哪些項目不該加以及加多少分等問題進行調研、論證和聽證。”董廣安說。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