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提醒:生套答題模式效果適得其反
2008-11-28 10:25:16
來源:
被奉為“答題兵法”的網帖頗受歡迎,專家提醒高考學生——生套答題模式效果適得其反 馬丹
“語文卷子答題模式”“詩歌鑒賞答題模式”……最近在不少高考論壇里,此類被奉為“答題兵法”的總結帖特別熱門。語文教師提醒學生,一些模式確實有助于理順答題邏輯,但如果審題不清,生搬硬套模式或太依賴模式,效果適得其反。
“兵法”帖詳解答題套路
一張名為“高考語文答題兵法模式”的帖子把各類語文試題形式分類,并給學生列出每種題型的“答題方式”——“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主要有兩種題型:‘××’詞好在哪里?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____特征,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閱讀短文談看法或體會的題目,答題方式用第一人稱,采用1+2或1+3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二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記者發現,網上還有不少類似的“答題兵法”帖,有針對閱讀的,也有針對古文鑒賞的,頗受學生歡迎。
寧可多花幾分鐘審清題
語文答題也有模式?不少語文教學專家并不認同。語文特級教師陸繼椿明確地說,答題是沒有模式的,審題清楚是關鍵。“網上出現的答題模式,可能是部分老師總結出來,讓學生的答題過程更規范或更有邏輯。但模式要為內容服務,如果生搬硬套,效果會適得其反。”陸繼椿說,答題首先是要理解題目的要求,如果學生考試時先做的不是仔細審題,而是馬上套用模式答題,那么可能就會因為沒理解題目或忽略了題目中的關鍵詞而失分,甚至答題驢頭不對馬嘴。
華師大二附中語文特級教師肖家蕓告訴記者,答題模式的出現有它存在的科學性,有助于糾正學生無序隨意的不規范答題方式,但同時它也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高考語文中會出現一部分提高性的題目,考察學生是否具有獨到的見解和獨立思維的能力,而不是千人一面、眾口一詞。”
最后兩天復習“輕裝上陣”
離高考還有2天,對于最后階段的復習,老師們建議,學生與其上網找新資料或尋找答題寶典,不如在現有的復習材料中進行梳理和選擇,鞏固自己常出錯的知識點,做到考試“輕裝上陣”。肖家蕓說,比如作文的準備,學生可側重于思想素材選擇。“這些素材可以是從學生手頭現有的材料中提取,比如對奧運的認識,實際上涉及到國際視野;關于生命思考,不一定只局限在人的生命,還涉及到城市的問題。”他建議,不妨記住一些閃光的思想或詞句,同時摒棄“大路貨”的材料,做到高考輕裝上陣。
陸繼椿則提醒考生,寫作的關鍵還是審題,學生要仔細研究考題包括說明性的文字。“審題往往和構思立意連在一起。考試時多花3-5分鐘審題,有時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