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生物備考練習題及答案(12)
編輯推薦:2016年高考生物備考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考點《種群數量的變化及其增長曲線分析》
思維激活
判斷正誤
(1)不同種生物K值各不相同,但同種生物的K值固定不變( )。
(2)種群數量變化不僅受外部因素的影響也受自身內部因素的影響( )。
(3)種群數量變化的全部內容就是“J”型和“S”型增長( )。
(4)研究種群數量的變化有利于對有害動物的防治以及對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
(5)外來入侵物種進入一個新環境中必定表現為“J”型增長( )。
答案 (1)× (2)√ (3)× (4)√ (5)×
種群數量增長模型
1.(·廣東理綜,27改編)某實驗基地水庫中放養了一批羅非魚。監測數據顯示,A~E段這種羅非魚的種群數量發生了明顯波動,調查發現有人在該水庫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魚(FNE);一段時間后,羅非魚種群數量達到了相對穩定狀態(見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中顯示,羅非魚種群在A~B段呈“J”型增長
B.據圖推測,FNE最可能是在D對應的時間點進入水庫
C.在捕食壓力下,羅非魚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接近K2
D.圖示曲線變化趨勢表明種群數量增長可受天敵等外來因素制約
解析 由圖曲線可知,A~B段羅非魚的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但在B點后種群增長速率下降,有可能是由于此時有人在該水庫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魚,在捕食壓力下,羅非魚的種群數量在K2上下波動,由此可判斷羅非魚的環境容納量接近K2,圖示曲線變動狀況表明天敵等外來因素可顯著影響種群數量增長。
答案 B
名師點津
種群數量的S型增長總會受到環境容納量(K值)的限制——環境容納量只代表種群數量的平均值,當環境不遭破壞時,K值會在平均值上下波動,當種群數量偏離平均值時,會通過反饋機制使種群數量回到一定范圍內。
種群數量增長規律在實踐中的應用
2.(山東卷,8)如圖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種群密度的關系,據此分析得出的正確表述是( )。
A.在時控制有害動物最有效
B.圖示規律可作為控制人口增長的依據
C.該圖可用于實踐中估算種群最大凈補充量
D.在時捕撈魚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獲量
解析 A項中,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動物應在之前最有效;B項中,我國控制人口增長的主要措施是實行計劃生育,即降低人口出生率減少凈補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來減少凈補充量;C項中,可通過出生率和死亡率來估算種群最大凈補充量;D項中,在捕撈魚類后使種群數量降低至能獲得最大的種群增長速率,但不能獲得最大日捕獲量。
答案 C
題后反思
1.最大捕撈量≠最大日捕獲量:
種群數量達時及時捕撈可持續獲得可持續利用的最大捕撈量,但不能獲得最大日捕獲量——最大日捕獲量應對應種群密度最大時。
2.K值與值的應用歸納:
K值的應用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