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考12日-16日開通模擬志愿填報平臺
三天緊張的考試結束了,考生和家長最為關心是接下來的高考志愿填報如何進行。為保證考生志愿填報的平穩、順利,省教育考試院于12日-16日開通模擬志愿填報平臺,供考生熟悉填報流程和要求。
據了解,考生憑本人的考生號、身份證號、準考證號(即初始密碼)和動態口令卡,登錄省教育考試院專設的“高考網上志愿填報網站”(http://www.jseea.cn或http://gkzy.jseea.cn),進行高考志愿的模擬填報?忌稍诠婪、估等級的基礎上,使用由省教育考試院提供的往年招生院校和專業進行志愿模擬填報。
又訊 昨天,江蘇高校專業建設校長論壇在東南大學舉行,20位本科院校校長和20位高職院的院長就高校專業建設“華山論劍”。針對每年都有少數學生因為對專業不感興趣而退學的情況,高校有關負責人提醒家長們,高考填報志愿時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南理工副校長廖文和介紹,近年來學校平均每年有60-80個學生退學。有的是因為沉迷于網絡、游戲,有的是因為高考后放松了學業,還有的是因為對專業不感興趣。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無法修完學分的學生,每學期學校會對他們進行警示。一般會給三次機會,連續三個學期被警示的學生,學校會勸其退學。
在東南大學,每年也有20—30名左右的學生因種種原因離開學校。該校教務處處長雷威表示,有的學生進校后自我管理能力差,長期在人盯人的高中教育之下,無法適應高校新生活;也有學生是因為對原有專業不感興趣。“當初選的專業完全是根據家長的意愿,結果自己并不喜歡。實在不想學,干脆選擇退學,重新參加高考,第二年考上心儀的專業。”
針對專業興趣的問題,南京不少高校近兩年放寬了轉專業的門檻。“轉專業對于那些因為缺乏專業興趣而學不好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幫扶的手段。”廖文和說,所以學校的轉專業申請面向所有學生,不僅看成績,也會根據興趣、特長綜合評判。
有高校甚至拿出了多套方案,讓大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考試轉專業,還可以通過面試的形式轉專業。“我們學校每年招收4000名學生,到了大一下半學期申請轉專業考試的就達到1000多人,占到總人數的1/4。”雷威介紹說,針對學生需求,東大有兩套不同的轉專業方案。套是參加轉專業考試,憑成績說話。第二套則是直接向教務處申請轉專業,通過面商的形式來決定去留。
相關新聞
高校淘汰一批“趕時髦”專業
記者昨天了解到,2015年,江蘇啟動實施“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工程共立項專業258個。諸如東南大學的建筑學、南京理工大學的武器系統與工程等強勢專業均入選。在建設品牌專業的同時,一批特色不夠鮮明、當時為“趕時髦”開設的專業逐漸被淘汰。
“我們把一些不是特別有優勢的專業先停掉,目前已經減掉9個專業,如市場營銷、經濟管理等。”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廖文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連續三年發布專業潛力報告,對師資隊伍、辦學條件、生源質量、就業率、實習基地建設進行綜合打分,不因為某一個指標不理想就淘汰一個專業。比如市場營銷,就業挺不錯的,但因為學校的專業不以工商類為主,專業特色不鮮明,最終決定淘汰掉這個專業。再比如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減掉這個專業的原因是,南理工實行教育改革,設置機械工程專業大類招生,學生到大二再具體分流。廖文和還告訴記者,打分排名靠后不等于“慘遭淘汰”,比如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的專業,像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即使排名靠后也不能砍。
當然,專業調整、優化是動態的過程,不是只減不增。東南大學教務處處長雷威告訴記者,整體思路是要么滿足國家經濟發展需求,要么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對于那些特色不鮮明、和社會需求結合度弱的專業,學校會和院系商量,將它們逐步減掉。比如東南大學今年就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雷威說,只有把資源集中,才能建更好的專業。
南理工打算花3年時間,逐步減掉一些專業,將專業數量控制在50個左右。“我們還打算增加一些適應國家發展戰略的專業,像智能制造、互聯網+、微電子相關的專業。”廖文和說。
記者 王晶卉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