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口試時間沖突錄取難
昨日,華商報報道了《因外語口試時間“沖突”上線考生錄取難》一事,然而記者了解到,就同一件事,陜西省招辦和省教育廳說法不一。
兩部門說法不一
家長希望公開詳情
7月5日,陜西省招辦在陜西招生考試信息網發布了“陜西省招辦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北京外國語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招生有關情況”的消息,指出在北外綜合素質面試時間和陜西省高考外語口語考試時間在同一天的情況下,有3名考生及家長提前與北外和陜西省組考學校進行了溝通,對兩項考試時間以及行程提前安排,“順利參加了當日的兩項考試”,并稱“3名考生參加陜西省高考外語口語考試過程均有錄像記錄,無違規違紀現象”。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紫貴卻向媒體記者表示“之前接到了幾名學生的電話,他們要參加北外的考試,省招辦積極協調西安文理學院(陜西省高考外語口語考試的考點),有的提前了一天考試,有的是晚了一天”。那么,針對兩個部門的不同說法,已擁有北京和陜西兩地口語考試成績的3名考生,究竟是如省招辦所說“順利參加了當日的兩項考試”,還是如陜西省教育廳所說“有的提前了一天考試,有的晚了一天”?
昨日,有另外一位家長稱,他們原本和孩子打算在6月18日到達北京后,能趕在19日上午參加完北外的素質面試,然后中午坐飛機回西安參加陜西的口語考試,爭取“兩不誤”?墒怯捎诒蓖馍衔缡菍I測試,下午是口語測試,根本不可能有充足時間趕回西安,所以才放棄了北外,及時坐飛機返回了西安參加陜西的口語考試。
考生家長郭先生說,他的孩子以595分的總成績本有望被北外錄取,但由于無法在北京和西安同日參加兩場口語考試,而面臨“滑檔”,是教育部門在安排考試時間上存在失誤。而對于同時擁有兩地考試成績的3名考生如何參加的北京和陜西的兩地考試兩部門說法不一,故而作為考生家長,他沒有獲得應有的知情權。
“最起碼詳情應該向社會公開,到底這3名考生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和安排做到了在同一天內參加了北京、西安的考試;或者,如省教育廳所說,他們是怎樣提前和稍后一天參加的兩地考試”。
有網友說,省招辦要對全省考生負責,不可能為一所學校調改時間。北外要對所有報考北外的24個省市考生負責,不可能只為一省考生調改時間。網友猜測,很可能省招辦和北外雙方溝通中互不讓步,至少溝通不到位。
律師:教育部門應向社會公開法律依據
“在6月19日到來之前,我們也向北外和省招辦進行過咨詢,雙方一個說不需要陜西的口語考試成績,一個則表示只要北外不需要考試成績,他們就會投檔,可現在省招辦卻稱之前只有3名考生和家長跟他們提前溝通,對兩地考試及行程進行了提前安排,并順利參加了當日的兩項考試,我們不明白,我們的咨詢算不算溝通?為什么不能對其他的考生一視同仁?”一位考生家長認為,除了口語考試時間安排上“撞車”,在后續處理問題上,相關教育部門做法欠透明。
昨日下午,華商報記者聯系上了一名負責陜西招生的北外老師,但該老師聽到是詢問考試時間“撞車”一事,便掛上了電話。
陜西知本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陳曉梅認為,如果考試時間“撞車”只在今年出現,只能是教育部門在安排上的一個疏忽,如果多年來都是如此,則屬工作上失誤,而失誤對考生造成的不良后果,僅從情理上講,顯然也不應由考生和家長一方來承擔。此外,若北外方面曾就錄取是否需要陜西的口語考試成績給省招辦致有公函,那作為省招辦,是否有權力不予投檔?對于有陜西的口語考試成績就投檔、沒有則不予投檔,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向社會公開其相應的法律依據。
(責任編輯:孫龍)
分享“考生口試時間沖突錄取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