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六大騙術需警惕
年年高考期間總有一些騙子行不法之事,去騙取一些高考不理些的學生和家長,說能用自己的關系幫助孩子報考到一個好的高校,而往往不理智的家長未來孩子的未來而上當受騙,那么今天育路網小編就根據走訪部分學校、學生家長及司法機關了解到,從法院審理的典型個案,來給大家盤點一下當前高招騙術主要有六大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是謊稱自己認識某某高官,可以通過內部指標進入高校;
二是冒充高校招生人員,明示或暗示可幫考生上大學;
三是以定向、委培之名,向考生許諾可以交錢降分錄取;
四是混淆自考、成人高考、普通高校招生的區別,蒙騙考生;
五是謊稱與學校領導和招辦人員有特殊關系,可占用外省指標,可特招特批;
六是許諾考生直接把檔案交給他們,再交幾萬元手續費即可順利入學。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涉高招錄取犯罪手段日益變化,從數據交易買賣到信息傳播、業務推廣已非常完善。在這條“黑色產業鏈”上,用戶信息泄露可視為高考詐騙的源頭,不法人員通過各種手段收集到考生和家長的個人信息,然后再有針對性地實施詐騙行為。
每年進入7月,全市兩級法院審理的招生詐騙案就明顯增多。從行騙伎倆看,騙子往往采取“步步為營”的方式,分多次騙取錢財,得手后便人間蒸發。
遼寧省委黨校教授周維強表示,利用高招錄取行騙的人成為群體,是伴隨高考招生中某些腐敗現象產生的社會怪胎,暴露出相應監管的缺失。
(責任編輯:孫龍)
分享“高考中六大騙術需警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