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豈能成噱頭 “狀元文化”需理性對待
皇上駕到,宣各省狀元覲見——”在山西皇城相府御書樓廣場,隨著“三德子”的吆喝聲,來自吉林、云南等省的9名2016年 高考狀元,接受“康熙皇帝”“敕封”,體驗中國的狀元文化。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明確叫停炒作高考狀元。這個戲劇感十足的“敕封儀式”,不過是景區策劃的一次商業炒作罷了。敲鑼打鼓地造勢,招搖過市地演戲,無非是想讓這則“人造新聞”廣為人知,甚至登上媒體的“頭條”,這恐怕是邀請“狀元”的根本出發點,他們并不在乎得到的是批評還是贊美,只要能引起關注,就算成功。
表面上看,這種營銷模式動靜大、效果好,但是也向社會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采取“皇帝敕封”的方式來演繹現代版的“狀元盛典”,既是對高考制度的污辱,也是對相關禁令的挑戰,既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和社會的發展,也有可能讓心智不太成熟的青少年“迷失自我”。
所謂高考“狀元”,不過是在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試中獲得了第一名,并不能代表其各方面都優秀,更不能保證他們將來能成為各個領域的棟梁之材。商業宣傳有很多形式,也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別,找準契合自己精神內核的宣傳形式,才最有效果。這些年頻頻曝出企業、景區等以“高考狀元”為噱頭進行宣傳的新聞,也在提醒我們,理性對待“狀元文化”并消除其副作用,不僅需要教育部門積極引導輿論,也需要企業乃至全社會都能有理性的認識。
(責任編輯:孫龍)
分享“高考狀元豈能成噱頭 “狀元文化”需理性對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