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610分高考狀元被拒錄 因他患有輕度色覺異常
這是一起考生因殘拒錄而面臨失學事件:河南洛陽一中高考理科狀元宋奕辰被天津中醫藥大學拒絕錄取,只因他輕度色覺異常。
近幾日,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中學的高考生陸陸續續接到了錄取通知,但該校考取610分的理科狀元宋奕辰卻遲遲未接到通知。7月14日,天津中醫藥大學官網顯示,該校在河南省國家專項招生錄取結束,錄取最高分為597分,最低分為523分。
7月19日早晨,宋奕辰給報考的第一志愿高校天津中醫藥大學招生辦打電話,才得知自己竟然被退檔了。在報考天津中醫藥大學的河南省考生中,他的分數名列第二,理應是穩打穩算能考上這所大學。
“本想著孩子這次能直接讀個博士呢,但現在連本一都成問題了。”宋奕辰的父親宋曉文感慨。
宋奕辰今年18歲,畢業于洛陽一中,今年6月參加高考,考了610分,高出河南理科一本線(523分)87分,也成為該校理科狀元。因打小喜歡醫學,他填報的所有志愿都是醫藥大學,第一志愿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的本碩博連讀。
退檔的消息讓他們一家都很失望,天津中醫藥大學招生辦給出的理由是,根據《普通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患有輕度色覺異常(俗稱色弱)者,醫學類各專業可不予錄取”。
宋奕辰屬于視力殘疾三級,因患有遺傳性黃斑變性,他雙眼中心視力缺失,無法看清也無法書寫字號較小的文字,平時要靠30倍甚至60倍的放大鏡和電子助視器輔助學習,高考體檢報告顯示為“輕度色覺異常”。今年高考,他特意申請了大字試卷、攜帶放大鏡、延長考試時間等合理便利。
天津中醫藥大學的拒錄理由對宋奕辰一家而言并無說服力。宋曉文向界面新聞指出,《普通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是2003年由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出臺的,早已不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普通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規定,患有下列疾病者,學校有關專業可不予錄取。其中,輕度色覺異常(俗稱色弱)不能錄取的專業包括:以顏色波長作為嚴格技術標準的化學類、化工與制藥類、藥學類、生物科學類、公安技術類、地質學類各專業,醫學類各專業;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動物醫學、動物科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生態學、偵察學、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考古學、海洋科學、海洋技術、輪機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林產化工、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茶學、林學、園林、蠶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材料化學、環境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學前教育、特殊教育、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各專業。
如今,這份旨在保護所有考生權益、體現對殘疾考生關愛、以人為本的指導意見,卻成為了宋奕辰上大學的最大障礙。
宋奕辰的父親注意到,這兩年教育部放開盲人高考,去年還曾公開承諾不存在“能考不能錄”的情況,“現在全盲考生都能錄取了,為什么低視力考生不行?”同為低視力的甘肅考生張耀東,2014年就被湖北中醫藥大學錄取。
事實上,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首次將“特殊教育”與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民族教育并列為八大教育改革發展任務之一,單列一章。《教育規劃綱要》提到: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統一規范面向全國招生的高等特教學院單考單招工作,探索普通高校如何為殘疾人大學生融合教育提供支持保障服務。
時至今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修訂進程是否啟動、進展如何仍然尚未可知。
這兩年,教育部在為殘疾考生參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的同時,也曾發文明確要求,對高考成績達到要求、身體條件能夠完成所報專業學習、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同時要求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加強協調和監督,防止出現因殘拒錄失學的現象。
宋曉文了解到,2013年,河南南陽社旗縣殘疾考生李建昌成績超投檔線31分,卻被河南中醫學院退檔,經媒體報道后引發廣泛社會關注。在河南省教育廳、省殘聯、省招辦積極協調下,李建昌最終被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破例錄取”。他希望,河南省殘聯、省招辦這次也能出面和學校溝通,維護殘疾考生的權益。
至于有人擔心的就業問題,宋曉文說,“現在又不需要學校分配工作,既然孩子有興趣,就應該給他學習的機會。”
眼下如果天津中醫藥大學堅持拒絕錄取宋奕辰,他只能在21號補錄高考志愿。“人生的命運完全改變了。”宋曉文的話里滿是對兒子未來的憂慮。
截至發稿時,界面新聞尚未能聯系到天津中醫藥大學官方就此次拒錄事件進行置評。
(責任編輯:孫龍)
分享“河南610分高考狀元被拒錄 因他患有輕度色覺異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