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功不是只有一種名校的打開方式(2)

2016-09-17 20:00:22 來源:長城網

  人外有人:13歲的少年大學路

  本科畢業求職的時候,因為沒滿18歲,即使筆試第一、即使HR極力推薦,她還是被一家銀行拒絕了。

  4年前,13歲的魏曉音(應當事人要求使用化名)從內江來到西南財經大學報到。比同年級同學小5到6歲的年齡,讓她在校園中備受“矚目”,這樣的生活曾讓她很困擾。“我只想愉快地啃啃雞腿,過過普通的小日子,不想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天才少女這個標簽,與我并不相符。”魏曉音微笑著說,“我未來如果有了小孩,我希望他不要跳級,能度過一個普通學生的歲月。”她將這句話重復了許多遍。由此可見,按部就班的人生軌跡也許會讓你穩步前行,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考上名校是否意味著改變命運

  又是一年高考時,每當此時,關于高考的話題總會引起人們的熱議。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學生和家長們所關心的內容已經從“能不能上大學”轉變為“能不能上名校”,在很多人眼里,考個高分,上個名校,便意味著命運的改變,人生的轉折。

  然而,面對僧多粥少的現狀,考生數量眾多,名校資源有限,能夠拿到名校錄取資格的人終究只是少數。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高考報名人數約為 915.6萬人,而“211”高校(含“985”大學)錄取人數為42.7萬人,占全國錄取率的4.7%,如果放在考生人口基數大的省份,這個比例會更低,真可謂“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呼吁社會應淡化學歷歧視看能力

  原始學歷歧視,是指原始學歷不是“211”、“985”等名校,即使最高學歷是博士,也一樣會被歧視的現象。

  一位華科大在讀博士:擔心等自己畢業時,用人單位的門檻已經抬高到了211之上。有人甚至跟帖調侃:為了保證自己的小孩以后讀書、就業不受歧視,恐怕從幼兒園開始就要上重點。

  大家爭著上名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名校集聚著令人艷羨的優質資源。名師的講授、先進的理念、良好的校風甚至包括校友的人脈,都是人們青睞名校的因素。

  對于非名校學生而言,更大的挑戰來自社會。不可否認,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學歷歧視,不少表現優秀的學生或許就是因非“名校出身”便與崗位擦肩而過,令人遺憾。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數眾多的“考研族”應運而生,而在這一群體中,來自普通院校的學生占了多數,他們所作出的選擇,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現實的無奈妥協。

  奈何世外高人們身懷絕世武功卻被拒門外

  學歷限制了你的收入?能力限制了你的學歷?

  網上總是有人說“只要沒有學歷歧視,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可以比清北的人做的更好!”。小扎、比爾蓋茨這些大佬更是坐實了這個說法,輟學創業卻坐擁商業帝國,旗下更是無數名校高學歷人才為他們打工。

  所以有學歷和有能力真的可以劃等號嗎?是不是大部分名普通人都如武俠小說中那樣懷才不遇?

  “在這個社會上,存在兩套評價人的標準。一套按照學校,一套按照能力。

  (責任編輯:盧雁明)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分享“高考:成功不是只有一種名校的打開方式”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 | 欧美华人在线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