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清華北大前500名總結的語文學習方法
都有一個錯題本
都有一個好題本
新課下來一定先預習
先溫習后做作業
做作業要計時
只有改造了自己的學習過程,才會有好的學習結果
三要素
1、規范的學習行為;
2、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有效的學習方法。
七環節
1、計劃治理
計劃治理,就是學習時間上要有通盤的計劃,要遵照計劃運行。
2、預習治理
聽課為什么累?初中老師一節課傳達的內容,其實只有二十分鐘有效,高中也不超過三十五分鐘。剩下的時間是可以讓自己放松的,所以一定要有效預習。凡是高考狀元、成績好的、名校的都是很會預習的,所以聽課輕松了、自信了。學習知識是溫故而知新,預習就是要獲得不懂的地方,知道聽課的時候特別要留意的地方。預習是找到思維的斷點、重點,聽課有側重了,懂的地方聽課的時候就可以不聽,閉著眼睛就可以了,不懂的地方就警醒了,以后造做作業的時間也就縮短了。凡是增加了預習環節的,排名莫不往上升。
學習成績衡量指標是位次,要提升位次必須預習。不看總分,要看位次,幾個月的時間就足以改變了。
預習要有三個要素,讀、寫、練,就是閱讀、書寫、練習。兩三分鐘讀一遍教材,記錄不懂的地方;第二天聽課遇到不懂的地方,老師講的時候要迅速記錄下來。有效預習最后就是練,不要做多,做一道就夠了,會做了就說明懂了,不需要重復,經過這樣的過程,預習就變得有效了。
這是三個層次,要逐漸的形成,要強化自己,每門新課的預習,五到八分鐘就夠了,時間不用長,不要弄倦怠了,記錄下來,預習能力進步后,水平也進步了。
3、聽課治理
聽課是主業,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跟老師思路走,預習了才能真正的跟上老師的思路。跟上思路了才能抓重點,首先是抓公共重點,所有學生都要把握的重點就是公共重點,但重要的是要捉住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每個人的知識點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需求,自己缺什么就抓什么重點,一定要有個性化,要聽懂個性化的重點,當堂消化掉。
據統計,不預習當堂懂的只有百分之五十,預習的達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另外很多同學有愛屋及烏的思想,喜歡的老師就學得好,不喜歡的老師就學不好,這時候要溝通,不要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同學們是學知識的,不是找明星老師的。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來自清華北大前500名總結的語文學習方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