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考點(附解析)
1.圖中箭頭所示的生產要素及其流動方向,符合區際關系的是( )
A.①為資金 B.②為技術 C.③為勞動力 D.④為原料
2.關于兩區域間產業轉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欠發達地區應全面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以促進區域發展
B.發達地區應將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到欠發達地區,以降低生產成本
C.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逐步轉移第二產業,有利于兩區域的產業結構優化
D.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利于促進欠發達地區城市化
【命題立意】本題以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關系示意圖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產業轉移。解答該題的關鍵是知道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差異,解答該題需要明確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各自優勢與不足,產業轉移的原因、類型與影響。
【規范解答】1選 AC,2選 CD。
第1題:因為箭頭①④從發達地區流向欠發達地區,應為資金、技術,②③從
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應為勞動力、原料,由此判斷AC正確,BD與題意不符。
第2題:因為發達地區勞動力價格較高,資源緊張,主要將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欠發達地區,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有利于兩區域的產業結構優化、促進欠發達地區城市化,由此判斷CD正確, B項與題意不符;欠發達地區在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時,應注意環境保護,防止將高污染企業轉入,故A項與題意不符。
【類題拓展】發達地區或國家向欠發達地區或國家轉移的常常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轉移原因要從各自優勢與不足去分析理解。發達地區或國家資金充足,技術先進,但勞動力成本高,資源緊張,污染嚴重,欠發達地區或國家缺少資金,技術落后,但勞動力成本低,地價低,發展空間大,產業轉移產生的影響要從發達地區或國家和欠發達地區或國家兩方面,有利與不利兩方面分析。
(2010海南地理T6~89分)高檔圣誕樹由鮮活的樹裝飾而成。低檔圣誕樹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價格低,銷量大。改革開放后,我國深圳成為世界低檔圣誕樹的重要生產基地。2l世紀初,由于生產成本提高,深圳圣誕樹產業受到很大沖擊,有的企業將圣誕樹生產轉移到江西贛州,但是出口效益沒有明顯提高。據此完成3~5題。
3.從世界范圍看,影響高檔圣誕樹生產的主導因素是( )
A.市場距離 B.熱量條件
C.勞動力價格 D.種植技術
4.低檔圣誕樹生產由發達國家至我國深圳再向贛州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國圣誕樹銷量快速增長并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B.世界圣誕樹市場由歐美向東亞地區轉移
C.發達國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國原材料豐富
D.企業追求較低的勞動力成本
5.企業將圣誕樹生產由深圳轉移到贛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誕樹的( )
A.運輸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勞動力成本
【命題立意】本題以圣誕樹生產地的轉移為背景,主要考查影響工業生產及其轉移的因素。解答該題的關鍵是仔細閱讀題目材料和題干內容,解答該題需要掌握影響工業生產的區位因素和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規范解答】3選A,4選D,5選A。第3題,高檔圣誕樹由鮮活的樹裝飾而成,運輸不便,因而要靠近消費市場。第4題,低檔圣誕樹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價格低,為了降低其生產成本,應選擇在經濟較落后,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第5題,圣誕樹的消費市場主要在歐美地區,在深圳生產可直接利用價格低廉的海洋運輸,而將其生產轉移到贛州后,還需將產品通過陸地運輸運到沿海地區,增加了運輸的費用。
【類題拓展】產業結構與經濟水平的關系
(1)經濟發達地區:資金、技術、知識、人才密集,推動經濟發展的創新活動優勢明顯,第三產業比重高。
(2)經濟欠發達地區:往往廉價勞動力、資源優勢明顯,創新能力差,第三產業比重低,第一、第二產業比重大。
(3)一般來說,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遵循基本產業結構由低級形態向高
級形態發展變化的特點。
(2010福建文綜T5~68分)城市群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群內城市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圖3示意城市群內部城市間的產業鏈分工體系。完成6、7題。
6.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優勢產業處于產業鏈中的位置是(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產業分工處于產業鏈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 )
A.產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勞動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命題立意】本題以城市群內城市之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為背景材料,利用人教版必修3課本中P91產業轉移結構知識中產品生產環節的價值鏈圖形延伸拓展,解答該題關鍵在于抓住圖中產業鏈與價值量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看圖分析能力。
【規范解答】6選A,7選D。第6題,中心城市的優勢產業應該具有價值量高的優勢,分析圖中縱坐標價值量與橫坐標產業鏈之間的關系,該曲線反映了不同產業鏈所對應價值量是不同的,根據曲線反映出①⑤所發展產業價值最高,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地理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考點(附解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