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學習方法總結:求異思維能力
在平時,我們要注意用求異思維去解決問題。思路寬,建立的聯系廣,盡情發散,是創造性思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日常,運用求異思維往往能求得不同常規的方法和結論,就能夠有創見地解決問題;而缺乏求異思維方式,總是墨守成規,有時甚至連簡單的問題都不能解決。
那么,我們在語文學習中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訓練自己的求異思維呢?
首先,我們在學習中要勤于思考,對教材里的某些與自己思維不一致的句子和注釋,要敢于質疑,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判斷,以便培養自己“不唯書是聽”的習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其實,教科書中也有些內容是不正確的。比如《蘇武》里,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維王與長水虞常謀反匈奴中”,書上的注釋是“正要打發派送蘇武等及前留的匈奴使節,適逢匈奴國內發生猴王與原長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謀反叛’,。根據前后文內容,正確的理解應是:“匈奴正要派遣使臣護送蘇武等人回漢朝,適逢匈奴國內發生猴王與原長水校尉虞常人密謀反叛。”由此可見,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養成不迷信書本的習慣。
其次,對學過的某些格言警句或成語,我們也反過來想一想,這樣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比如“有志者事竟成”,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語,但我們問:“有志者事竟成”嗎?其實,“有志”只是成事的主觀條件之一,成事還需要其他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又比如“班門弄斧”,這一成語一般用來諷刺那些不自量力、賣弄拙技、狂妄自大的人。但我們反過來想,“班門弄斧”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不迷信權威,不崇拜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再比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勤為徑”是中心,但我們知道,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僅有勤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這“書山之路”傳統上的理解也太狹窄,大多指事業上取得非常的成就。然而事實告訴我們,不管是通過自學成才的人,還是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人,能像居里夫人、陳景潤、馬克思等人一樣取得輝煌成就者實在是屈指可數。因此,“書山有路勤為徑”這一命題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成立的.
再次,我們在學好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對同一作者的幾篇文章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它們的優點,也挑出它們的疵點。因此,我們應當把教材當做學習的工具,用它來發展我們的能力,而不能把它當做頂禮膜拜的“圣書”。我們在挑剔這些寫作大家的文章的疵點過程中,也就訓練了我們的求異思維。
思維方式的因襲是沉重的,它將束縛我們的思維,遮擋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同學們,打破這禁錮思維的大鎖吧,把自己鍛煉成開拓性的新人。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語文學習方法總結:求異思維能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