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如何記憶《南京條約》內容

2016-10-27 21:41:02 來源:愛學啦網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 對中國社會產生了災難性的后果,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掠奪、瓜分,自此開始, 中國由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

  《南京條約》主要內容有以下四項:

  (一)強占香港。把中國香港割讓給英國,使得香港成為英國侵略 中國的橋頭堡。

  (二)勒所賠款。賠款2100萬元;這筆巨款嚴重地削弱了清政 府的財政收入,而這一費用必然轉嫁到廣大勞動人民身上,從而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災難。

  (三)五口通商。將中國沿海城市廣洲、福州、廈門、寧波、上海 開辟為通商口岸,滿足了英國侵略者蓄謀已久的欲望。

  (四)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商定。破壞中國關稅自主權(最能體現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即以商品輸出為主,掠奪中國原料) 協定關稅是近代中國工業不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教材表述的關于《南京條約》的內容,可以用歌訣記憶法記做:割地賠錢,通商稅款,中國無權。

  解析:首先,“中國無權”說明了這個條約是外國侵略者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中國沒有任何權利,是被迫接受的;其次,其他兩句,每句又包括兩條內容,即:“割地指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指賠償英國2100萬元”“通商指開放廣洲、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稅款指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商定。”這樣,先理解條約內容,然后把歌訣記住,內容馬上就記住了。

  另外,關于五口通商城市可以記為:廣夏福寧上,由南向北望。第一句是五個通商口岸名字第一個字,連起來很容易記住,第二句,指的是通商口岸的順序,在地圖上從南往北依次開放的是這五個城市,這樣既記住了內容又使城市名字在地圖上的位置深入大腦,使知識記憶長久不忘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如何記憶《南京條約》內容”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 午夜福利在线亚洲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不卡 | 亚洲精品影院在线网页 | 日本一本到精品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