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識點

2016-10-30 22:29:09 來源:學習啦網

   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識點(一)

  1、城市起源于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手工業和商業出現→市政設施建設發展→社會機構出現和完善→城市出現。

  2、城市的發展階段及特點:

  (1)產業革命前:數量少、規模小、功能單一、發展緩慢。城鄉相對對立。

  (2)產業革命~二戰前: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功能擴展,城市成為區域經濟中心,城鄉差距擴大。

  (3)二戰后:

 、侔偃f以上人口特大城市出現;

 、诔霈F大城市帶;

 、蹖I化城市出現(如科技城-日本筑波;旅游城-黃山、桂林;大學城)

  3、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多出現在中低緯、沿海和大河沿岸地帶。原因是這里(自然條件優越)

  氣候溫暖,光熱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經濟條件)農業發達,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4、城市化的主要表現: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③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是城市化的主要標志。

  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識點(二)

  1、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東部多,西部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區人口多,內陸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區人口少;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漢族聚居地區人口多,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胡煥庸線,黑河-騰沖線)

  2、環境人口容量與合理環境人口容量的區別:環境人口容量是指環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值,是一個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是一個適宜人口數量,其值小于環境人口容量。

  3、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但又是相對確定的。

  4、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約為16億人,根據我國耕地、草原和水資源利用狀況預測我國的人

  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識點(三)

  影響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河流、地形、氣候、礦產資源)

  2.社會經濟因素(經濟水平、交通區位、生產方式、政治、歷史、宗教、旅游、科技等)。

  (1)河流:具有供水功能和運輸功能(古代特殊的防衛功能);一般在河流起止點(源頭和河口不同)、過河點、交匯點容易形成城市,原因是這里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2)平原地區城市多,原因是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物產豐盈,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3)氣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氣候適宜、降水適度的地區。(我國城市分布圖)

  (4)礦產資源:主要在工業革命以后形成的資源型城市。我國的鞍山、包頭、攀枝花、大慶等;美國的匹茲堡,英國的阿伯丁,伯明翰等。

  (5)科技城:日本筑波,美國硅谷,中國中關村。

  (6)政治職能城市:美國首都—華盛頓;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中國首都—北京;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巴西首都—巴西利亞

  (7)宗教城市:拉薩,麥加,耶路撒冷等

  (8)旅游城市:桂林市、黃山市。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識點”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午夜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综合久久久久狠狠狠97色 |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57页 |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