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歷史教案 世界格局的變化教案

2016-11-01 13:42:04 來源:精品學習網

   【單元特征】

  總體特征: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

  政治特征:兩極格局解體,從短期看是"一超多強"格局,長遠看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

  經濟特征: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成為世界經濟的兩個主要趨勢。

  科技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進行,對人類社會各方面具有深刻影響。

  【考點清單】

  1.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

  【解析】本節考點在高考中相對較冷。從2008、2009年考綱提法較簡略分析,本考點應主要分析"劇變"和"解體"的共同原因與教訓。對"東歐劇變"應了解其劇變過程、劇變方式并分析劇變原因;對"蘇聯解體"應按照局面失控--解體加速--解體完成的線索理清主要知識點并分析解體原因。

  2.世界政治的發展和地區沖突:(1)冷戰后的國際形勢;(2)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

  【解析】本節考點是20世紀第三次世界格局變化,與時事政治結合緊密,故高考對其十分重視,歷年都有考查,且題型多樣,本節已成為高考的重點和長效熱點。對"冷戰后的國際形勢"應突出世界形勢的總趨勢并分析"一超多強"局面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對"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應重點分析地區沖突的原因(美國堅持霸權主義、長期形成的深層矛盾等)。

  3.世界經濟的發展(提法變得更簡略)。

  【解析】2008、2009年考綱與往年相比,提法變得較簡略,這不是說本考點不重要,而是要從整體上把握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的兩個主要趨勢并注意全球化、知識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觀念三個概念的聯系。本節考點是歷年高考的重點和長效熱點,復習時要力爭準確、全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應重點分析全球化的原因、實質、評價和運行機制,了解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分析全球化和區域化的聯系與區別;對"知識經濟的興起"應了解其興起時間、地點、特點并分析全球化、知識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觀念三個概念的聯系;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應主要了解生態平衡破壞與應對方案、恐怖主義的危害。

  4.現代科學技術(提法變得更細致):(1)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與發展;(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與影響。

  【解析】本節考點是三大科技革命體系中與現實生活聯系最緊密的一次,它也是歷年高考的重點和長效熱點。2008、2009年考綱對本節的提法更細致,說明本節考點的重要地位與日俱增。對"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與發展"應全面掌握其標志、原因、主要科技成就;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與影響"應準確掌握其特點并分層次把握其影響。

  【知識梳理】

  本單元主要敘述1989--1991年蘇東劇變至今的世界歷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方面: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結束,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矛盾。

  一.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一)東歐劇變

  1.過程:

  (1)嚴重經濟困境導致政局動蕩。

  (2)執政黨實行政治多元化(多黨執政),使反對派勢力大增。

  (3)反對派通過大選等方式取得政權,東歐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紛紛喪失政權。

  2.性質:

  東歐各國短時間內(迅速)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徹底)。(社會主義→資本主義)

  3.方式:

  (1)和平方式:除羅馬尼亞外;

  (2)暴力方式:突發性事件和流血沖突,如羅馬尼亞;

  (3)統一方式:兩德統一(兩次統一);

  (4)分裂方式: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

  4.原因:

  (1)歷史原因:東歐各國長期受制于蘇聯(受蘇聯控制),無獨立自主地位;照搬蘇聯模式(一重三高)產生了許多問題和錯誤。

  (2)內部原因:經濟改革成效不大,黨和政府脫離了群眾。

  (3)外部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同甘共苦");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戰略的影響("沒有硝煙";"潛滋暗長")。

  5.教訓:

  (1)堅持獨立自主; (2)密切聯系實際;

  (3)維護人民利益; (4)警惕外來干擾。

  (二)蘇聯解體

  1.戈爾巴喬夫改革走錯方向(養馬蜂)

  (1)改革歷程:

  ①經濟改革無法打開局面;

  ②政治改革背離社會主義方向。("民主社會主義"實質是改良的資本主義)

  (2)改革后果:

  ①對蘇聯歷史全盤否定,引起人們思想混亂;

  ②蘇聯局勢更加動蕩,發展到了失控地步。(放棄領導多黨制,國民經濟大滑坡,民族分離更強烈,黨內斗爭公開化)

  2."八一九"事件未能力挽狂瀾(捅馬蜂窩)

  (1)原因:

  ①根本:戈爾巴喬夫改革導致局勢混亂。(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否保留要全民公決,大部分公民表示贊同保留)

  ②直接:《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把聯盟變成邦聯,把中央為核心變為以地方為核心,激起黨內一些高級干部的強烈不滿。

  (2)實質:蘇聯一些黨和國家高級干部企圖控制局勢,避免蘇聯解體的努力。

  (3)影響:

  ①它大大改變了蘇聯國內政治力量對比,蘇共處于分崩離析狀態,葉利欽掌握了中央機構權力;②各共和國分離勢力急劇增長,紛紛宣布獨立。(沒能制止反而加快分裂)

  3.解體過程:

  (1)"明斯克協定"標志蘇聯初步解體("獨聯體"是國家的聯合組織);

  (2)《阿拉木圖宣言》標志完全解體(蘇聯解體意味著兩極格局結束、冷戰格局結束)。

  4.解體原因:

  (1)歷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積累了許多社會問題和民族矛盾。(參P234)

  (2)直接、主要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背離社會主義原則和方向。(自作孽不可活)

  (3)外部原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平演變"戰略影響。

  歸納:蘇東劇變的相同原因:

  歷史原因是體制弊端長期未改;外部原因是"和平演變"戰略影響。

  二.世界政治的發展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三 歷史教案 世界格局的變化教案”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aⅴ日韩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bd | 亚洲AV高清手机在线 | 日本视频一区97看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欧洲日本午夜一级精品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