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基礎知識整理鴉片戰爭(1840—1842年)
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背景
(1)西方:________的進行,積極對外擴張(傾銷商品、掠奪原料)。
(2)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經濟上________占主導;對外實行________政策;思想上閉目塞聽、妄自尊大。
2.直接原因:中國的禁煙運動(導火線是1839年的________)。
3.目的:鴉片貿易合法化;打開中國市場(根本目的)。
4.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5.結果:中國戰敗,被迫簽訂《________》(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等。
(1)主要內容:①割________給英國。②賠款2 100萬銀元。③開放________、廈門、福州、寧波、________五處為通商口岸。④協定關稅。
(2)1843年簽訂附件:攫取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居住及租地等特權。
6.影響
(1)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開始淪為________社會。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人民肩負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務。
(3)中國進入________革命時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答案:1.(1)工業革命 (2)自然經濟 閉關鎖國
2.虎門銷煙
5.南京條約 (1)①香港島 ③廣州 上海
(2)領事裁判權
6.(1)半殖民地半封建 (3)舊民主主義
拓展提升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內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獨立自主權;在經濟上是指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在文化上則表現為“西學東漸”。“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
疑難解析
1.運用多元史觀解讀鴉片戰爭
(1)革命史觀: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而發動的侵略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現代化史觀:客觀上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近代化進程。
(3)整體史觀:打破了中國“閉關”的局面,使中國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4)社會史觀:西式服飾、生活方式等傳入中國,沖擊了中國傳統的社會習俗。
(5)文明史觀:西方先進的文明傳入中國。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必修一基礎知識整理鴉片戰爭(1840—1842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