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冊文科政治期末考試卷(有答案)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卷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 ;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卷的整潔。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54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27小題,每小題2分,共54分,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在談到哲學與人生的關系時,奧地利哲學家卡爾波普曾說,每個人都是哲學家,因為誰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對生或死有一種態度。有人認為生命不值得珍惜,因為它終有一死,有人卻認為正是時時出現的喪失生命的危險,才有助于我們體會生命的價值。這說明
A.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B.哲學產生于對人生的追問和反思
C.哲學是對自然、人生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D.哲學是指導人們更好地認識人生本質和意義的智慧之學
2.下列對世界觀、方法論、哲學三者之間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哲學既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又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
②世界觀和方法論都來源于哲學
③不同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同
④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二者的總和構成了哲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榮獲第82屆奧斯卡獎項中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六項大獎的電影《拆彈部隊》對戰爭中彰顯的人性進行的哲學反思引起了人們的共鳴。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哲學
①產生于人們的主觀情緒 ②產生于人們的思維活動
③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④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一個科學家,如果沒有哲學思想,便只是一個做粗活的工匠;一個藝術家,如果沒有哲學思想,便只是一個供人玩樂的藝人。這句話可以說明
①哲學與科學藝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②哲學對藝術和科學具有指導作用
③科 學和藝術的發展受哲學思想的影響 ④有了哲學思想,就是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和藝術家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恩格斯指出,文藝 復興驅散了中世紀的幽靈,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的最偉大、進步的變革。西方學者在論及文藝復興的意義時,普遍將它作為西方社會的開端。這可以說明
①社會變革推動了人類思想的解放 ②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反作用
③反映時代要求和任務的真正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④任何哲學都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近年來封建迷信有所抬頭,有的地方甚至呈蔓延趨勢。對這一現象認識正確的有
①它是與唯物主義及一切科學知識根本對立的 ②它是唯心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
③它的出現是思想解放的結果 ④它有悖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每個真正的哲學問題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處時代脈搏的一次跳動,每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處時代的一段最強的音符。據此完成7-8題。
7.哲學作為一定社會和時代精神生活、觀念形態的重要內容
A.源于哲學家的主觀想象 B.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 上的反映
C.是對客觀現實的真實反映 D.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8.上述觀點
①是唯物主義觀點 ②是唯心主義觀點
③正確說明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 ④顛倒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分其它一切哲學的基本特征是
①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
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③使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分離 ④實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0.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之前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是
①具有形而上學性 ②不能科學全面了解實踐的意義,貶低或否認實踐的作用
③不承認存在決定思維 ④社會歷史觀是唯心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列寧把唯心主義哲學稱作一朵不結果實的花。據此完成11~12題。
11.對唯心主義哲學,我們應采取的正確態度是
A.具體分析,科學批判
B.一要堅持,二要發展
C.從整體上肯定唯心主義思想的正確性
D.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根本對立,應徹底否定唯心主義
12.列寧把唯心主義哲學稱作一朵不結果實的花,是因為
①唯心主義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義擴大意識的作用,使其脫離了物質
③以唯心主義為指導,不能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
A.是又一哲學的 基本問題 B.是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斗爭的表現形式
C.是從屬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斗爭的,并同這種斗爭交織在一起
D.是高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斗爭的
14.鄧小平同志有兩句名言:一句是摸著石頭過河, 一句是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這兩句名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①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②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
③注重實踐性,是改變世界的科學 ④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世界是 包括一切的整體,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創造的,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恒的火。此話被列寧高度評價為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原則的絕妙的說明。列寧的評價是指赫拉克利特的這番話
A.承認世界是物質的 B.認為物質是運動的
C.將唯物主義與樸素辯證法結合起來 D.將物質世界的運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結合起來
16.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的七大進展。其中,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部分地區啟動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試點。我國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須遵循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這是因為
A.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B.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
C.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
D.人類社會不能離開自然界而存在
17.僧肇說:旋嵐偃 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復何怪哉?下列觀點中與其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D.飛矢不動
18.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晝夜不長不短;三年一閏,五年再閏,陰陽無差無錯體現以下哲理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 規律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
③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④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這說明
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有規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遵循同樣的規律
③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古今不變的 ④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現象都是循環往復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0.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句話反映了
A.客觀事物的存在與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質的
C.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D.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
21.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這句話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意識調節控制人體生理活動 B.意識能正確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C.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D.物質與運動密切聯系不可分割
22.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說明哲理是
①夢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腦留下的印象,以夢的形式剪接組合而成
②夢境的素材在客觀世界都能找到
③夢是一種意識活動,但歸根到底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
④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有了人腦就能產生意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3.在美學中,總要談到移情現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們高興的時候,就覺得仿佛太陽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兒在點頭;悲傷的時候 ,又覺得雨如淚,風如咽。移情的說法
A.是唯物主義的觀點,因為它說明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B.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因為它認為物質世界是由人的主觀意志決定的
C.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因為它強調了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D.屬于不可知論,因為它表明人腦總是不能客觀如實地反映外界事物
24.伴隨著人類基因組圖譜工作草圖的宣告完成,將來人類可以通過生物工程來改造生命。這一重大成果的哲學意義在于
①為世界物質性理論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學依據
②有力地駁斥了上帝造物的觀點,是對神創論的有力打擊
③隨著科學的發展,意識的反作用越來越強,總有一天可以擺脫物質的束縛
④證明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們承認和服從自然為前提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在有的情況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因為
A.意識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 B.事物都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C.認識規律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D.規律是客觀的,不能被利用和改變
26.人的意識是從動物的心理發展而來的,但純粹的動物心理并不會自發地形成意識,意識是在勞動中產生的。所以意識更重要的是
A.動物心理發展的產物B .社會發展的產物
C.人腦高度發達的產物D.客觀存在的反映
27. 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在農作物方面利用人工誘變創造了許多新品種。我國已培育出水稻、小麥、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的新品種共1000個。目前,人們已造出了基 因魚基因豬等新型物種,將來還會有意識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種。這說明
A.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行事
B.自然界的物種是由人的意識創造出來的
C.自然界的屬性和規律是可以被人利用和改變的
D.人類根據自然物的屬性與規律可以創造出新物種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46分)
二、非選擇題(本 大題4小題,共46分)
28. 材料:2012年廣東省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從運動與靜止的關系角度,說明材料中的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9分)
29. 材料:受歐債危機等外圍因素的影響,2012年我國面臨外需不足、內需不振,結構調整等經濟形勢,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為7.5%,這是八年來第一次低于8%。對此,總理認為,這是綜合各方面的情況確定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略微調低,主要是要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以利于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
結合材料,分析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主動降速的辯證唯物論依據。(12分)
30.材料: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深化和升華,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發展等觀點的豐富與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科學地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中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結合材料,簡要說明科學發展觀是怎樣體現哲學與時代的關系的。(12分)
31.材料:嫦娥一號衛星在地球軌道上將進行四次變軌,讓衛星不斷加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到達月球引力范圍后,將通過三次近月制動,建立起距月球兩百公里的繞月球兩極飛行的圓軌道,進行繞月探測飛行。近日我們則擇機發射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分別與未來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
有人說,人們能讓嫦娥一號進行變軌和近月制動說明人能突破規律的制約。請你運用規律的有關知識,對這種觀點予以評價。(13分)
廣東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級文科班期末考試政治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27小題,每小題2分,共54分,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D 2. D 3. C 4.B 5.B 6.D 7.B 8.C 9. B 10.B 11.A
12.B 13.C 14.C 15.C 16.A 17. D 18.C 19.A 20.A 21.C
22. D 23.A 24.D 25. A 26.B. 27. 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4小題,共46分)
28.(1)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做好2012年經濟工作,要把握好穩,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保證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健康。
(2)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根據世界形勢和我國國情的變化發展,經濟具體工作要有所突破、發展。
(3)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做好2012年經濟工作,要做到穩與進的有機統一。
29.(1)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我國經濟增長主動降速是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
(2)物質決定意 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降速,是綜合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作出的決策,符合客觀實際。
(3)規律是客觀的,要求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主動降速,是尊重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
30.
31. ①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認為意識能突破規律的制約是錯誤的。
②規律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人們能讓嫦娥一號進行變軌和近月制動是人們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的結果。
③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人們只是利用了物體運行規律,讓嫦娥一號進行變軌和近月制動。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上冊文科政治期末考試卷(有答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