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練習題
一、單向選擇: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求真務實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彼時的“真”不能代替此時的“真”,彼事的“實”不能代替此事的“實”。這段話包含的哲理是
A.真與假、虛與實是交織在一起的 B.事物的靜止是絕對的、有條件的
C事物的運動變化有時是不可捉摸的 D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
2.2008年初,我國南方發生了50年一遇的冰凍災害。突如其來的冰災使我國南方省份遭受了重大損失,究其原因,除了氣候因素,更主要的是缺乏有效的冰災預警機制。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人們認識能力是有限的
B.把握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行動的自覺性
C.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是辦事成功的基礎
D.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
黨的十七大標志著中國進入科學發展的新時代。回答3—6題。
3.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之所以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原因在于
A.聯系具有多樣性 B.人類可以建立新的聯系
C.聯系具有客觀性 D.事物結構的變化是一種質變
4.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下列對創新理解正確的是
A.事物的變化是創新 B.創新必須親歷實踐
C.創新就是改變一切 D.創新實質是一種發展
5.“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這種觀點主要看到了事物之間聯系的
A.多樣性 B.客觀性 C.條件性 D.普遍性
6.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這說明
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②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③聯系是客觀的 ④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7.漫畫《同工不同酬》所反映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必將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必須重視整體的統率作用 B.應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C.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 D.做事情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8.有人說:“股市無常道,漲跌無常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
A.事物都存在相對靜止的一面 B.規章制度具有連續性、穩定性的特點
C.支配事物發展的規律是永恒不變的 D.“道”、“理”是事物運動過程本身所固有的
9.湖南洞庭湖地區曾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鼠大戰”。湖南大學生命科學院鄧建教授分析,造成洞庭湖周邊東方田鼠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生態環境遭受了破壞。而這種破壞主要是因為湖南人大吃口味蛇,使得野外蛇的數量急劇下降,失去天敵的東方田鼠大量繁殖,終成禍患。從哲學上看,材料體現了
①規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人們是無法認識和掌握規律的 ③規律具有客觀性,違背規律就要受到懲罰 ④事物處于因果鏈條當中,一定的結果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0.《孟子•告子上》說到,齊國首都附近牛山上曾經有過茂密的林木,由于人們不顧動植物生長情況的采集和放牧,“斧斤伐之,……牛羊又從而牧之”,造成了“牛山濯濯”的景觀。于是孟子總結出“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的規律,指出合理的“養”才能使資源不會枯竭。這里體現的思想和我們現在倡導的 是一致的。
A.科學發展觀 B.建設和諧社會 C.統籌城鄉發展 D.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11.《管子•兵法》上說:“和合故能諧。”就是說,有了和睦、團結,行動就能協調,進而就能達到步調一致。從哲學角度看,“和合故能諧”體現了
A.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
B.整體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C.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D.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會具有全新的功能
12.在創建衛生城市活動中,某小區居民全員參與共建文明小區。居民舉止與社區文明的關系體現的哲學原理是
A.部分依賴整體 B.部分與整體相互轉化
C.部分影響整體 D.部分與整體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13.“發家致富、創業成功沒有捷徑。無論是傳統的生意還是電子商務都需要你的務實和努力。那些公然號稱能掙多少錢、輕松致富的信息是不負責任的。如果你真的找到了這些賺錢的捷徑,我們花高價購買。”這種創業觀點是在告訴我們
A.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成功 B.只有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C.只要有量的積累就會發生質變 D.只要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14.下列成語與“飲鴆止渴”體現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A.圍魏救趙 B.舍車保帥 C.殺雞取卵 D.擒賊擒王
15.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為防止突然出現的復雜情況,我國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預警制度和應急機制,以防止突然出現的復雜情況。下列哪組成語中體現的哲理與之相同的是
A.心想事成,事在人為 B.吃一塹,長一智
C.未雨綢繆,居安思危 D.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16.幽默大師林語堂一生做過無數場演講,但是他不喜歡別人未經事先安排,臨時就要他即席演講。有一次,林語堂應邀參觀一所大學,校長再三邀請他對同學即席講話,他推辭不過,就說了一個故事:古羅馬時代,暴虐的帝王喜歡把人丟進斗獸場,看著猛獸把人吃掉。有一天,皇帝又把一個矮個子丟進了獸欄里。此人勇氣十足,當老虎向他走來,只見他鎮定地對著老虎耳語一番,老虎便默默地離開了。皇帝很驚訝,又放進一頭獅子,此人依舊對著獅子耳語一番,獅子一樣悄悄地離開。這時皇帝再也忍不住好奇,便把此人放出來,問他:“你到底對它們說了什么話,為什么它們都不吃你呢?”此人回答:“很簡單呀,我只告訴它們,吃我可以,但是吃過以后,你要做一場演講。”一席話聽得同學們哄堂大笑,可是一旁的校長卻窘得不知所措。下列成語與故事蘊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B.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C.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D.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17.2007年豬肉領跑的食品價格作為物價上漲的最大推手,前11個月里上漲了11.9%,占物價上漲因素的87%。“一只豬”攪熱通脹,顯示出
A.事物運動的規律性 B.關鍵部分對整體的決定作用
C.整體與部分的相互轉化 D.抓住時機促成飛躍的重要性
18.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今日西方教育家斷言:”不提高就死亡。”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B.事物是運動的,學習無止境
C.新事物最終會戰勝舊事物 D.先進理念對事物有促進作用
19.人們可以用螳螂清除牛糞,用水發電,用針灸療法治療疑難雜癥。這表明
A.任何事物都與周圍事物有客觀聯系
B.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C.只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創造規律為人們謀福利
D.正確認識事物的聯系才能因勢利導,利用客觀聯系為人類造福
20.著名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工程教育家張光斗獻身中國水利水電事業70余年。他常說:“在工程細節上1%的缺陷,可以帶來100%的失敗,而水利工程的失敗最后導致的將是災難。這體現了
①整體影響部分 ②部分制約整體 ③關鍵的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④整體與部分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100-1=0”被一些管理學家奉為定律,意在提醒人們防止因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100-1=0”蘊含的哲理是(C)
①部分決定整體,整體的性質決定于部分的性質 ②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部分的作用有時大于整體的作用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關鍵部分的功能關系整體的成敗 ④整體決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決于其在整體中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借用別人的智慧來做事,因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這句話所強調的是
①做事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各種有利條件 ②做事要考慮事物的聯系,割斷那些不利的聯系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統一體,人不可能沒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認識都是正確有用的,要借用別人的認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與漫畫《總做惡夢的床體》體現相同哲理的是
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②唯利是圖,貪得無厭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④事出有因,因必有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4.最近,美國的次級債危機導致美股放量暴跌,緊接著歐洲股市大幅下挫,隨后亞洲股市也開始嗆水,一場全球性的“股災”就此釀成。這一事件啟示我們
①必須堅持聯系的觀點 ②要重視關鍵的局部,因為它對整體的性能與狀態起決定作用 ③要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提高實踐活動的預見性 ④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2008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引用“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來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解放思想是
①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 ②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要求 ③與實事求是相統一的 ④我們必須堅持的思想路線的內容之一
A.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非選擇題:26題8分,27題12分,28題13分,29題17分,共50分。
26. 2007年12月12日,胡錦濤主席在慶祝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國家科技實力發展,必須以國家經濟實力發展為基礎。發展,對于提高國家科技實力和水平,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和經驗表明,只有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取得發展的新成就,才能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斷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推向前進,才能加快縮小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為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
運用發展觀分析我國為什么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8分)
27.為了有效應對全球變暖等氣候變化問題,中國將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重要理念,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將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在APEC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胡錦濤主席提出了“堅持合作應對、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主導地位、堅持科技創新”等四項主張。
談談材料蘊涵的唯物論和辯證法道理。(12分)
(08海南題)28.材料一 自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對民生問題持續關注,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編列的2008年度中央財政預算有關民生投入的“清單”: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億元增加到1562億元,增長45.1%,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醫療衛生事業安排預算832億元,比上年增加167億元,增長25.2%,占財政 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為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將投入2762億元,比上年增加458億元,增長24.2%, 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這些實實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們將今年的中央財政預算稱為“民生財政”。
(1)為什么說2008年度的中央財政預算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5分)
(2)運用整體與部分關系的原理,說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與改善民生的關系。(8分)
29.材料一 2008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災救災工作,會議強調,在全面做好抗災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當務之急是要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做好這三方面工作,關系抗災救災斗爭全局,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制定周密方案,加強組織協調,集中優勢力量,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以赴抓緊抓實。各地區各部門要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全力支援和幫助受災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抗災救災斗爭的統一領導,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全力開展抗災救災斗爭。
材料二 面對極端惡劣的天氣,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廣大干部群眾、解放軍武警官兵奮起抗災,盡最大可能減少雪災對人民的生產、生活乃至生命財產所造成的危害。他們在抗雪救災中的精神極大鼓舞了全國各行各業和各族人民,正在備戰08奧運的中國體操隊的網頁上可以看到這么一段話,最近我國南方地區遭遇了幾十年未見的雪災,使我們每個人都心有牽掛,今天我們體操隊組織大家為受災地區捐款、更使我感受到萬眾一心的力量,相信我們的黨,相信我們的人民,眾志成城,人定勝天!………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
(1)結合材料一分析中央部署是如何體現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9分)
(2)請你對材料中“人定勝天”的說法作出客觀的辨證的分析。(8分)
參考答案:
1.D A無體現;BC本身錯誤。
2.B AC錯誤;D是規律的定義,不符合題意。
3.C 材料體現C比A更充分;B的說法錯誤;結構變化不一定是質變,D錯誤。
4.D 略。
5.B 略。
6.A ③④在材料中體現不明顯。
7.C 題意強調部分影響整體,ABD不符合題意。
8.D A不符合題意;B表面化;C錯誤。
9.C ②的觀點錯誤。
10.A 材料體現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科學發展觀也是吸收了前人的優秀成果。4個選項都沒有使用哲學術語,而是現行的方針政策,意在強調理論聯系實際。
11.D 略。
12.C AB無體現;D的觀點錯誤。
13.B 如果把正常的道路看是規律,那么走捷徑就是違背規律。A錯,找捷徑也屬于發揮主觀能動性。
14.C 略。
15.C 略。
16.A 故事主要告誡我們做事情要有充分準備,才能獲得成功。A符合要求。
17.B 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
18.B ACD無體現。
19.D A 正確,但不能全面表達題意;BC錯誤。
20.B 在工程細節上1%的缺陷,可以帶來100%的失敗,說明②③,沒有體現①④。
21.D ①②都有不科學之處。
22.B “借用別人的智慧來做事,因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這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是建立了事物之間的聯系,而不是割斷了聯系,因此排除②選①;任何人都既有長處又有缺憾,體現矛盾觀,③符合題意;理性認識既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④表述錯誤。
23.C 漫畫中,此人因為賄賂而做噩夢說明事物的因果關系,③④體現了同樣的哲理。
24.A 美次級債危機導致全球性的“股災”,這體現了①②,美次級債危機是導致全球性的“股災”的原因,也體現了③。④無體現。
25.D 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物質決定意識”。
26. ①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3分)②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決定我國必須始終堅定不一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3分)③要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2分)
27.①物質決定意識,這要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重要理念”,為了有效應對全球變暖等氣候變化問題,中國政府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四項主張,都體現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3分)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四項主張都是正確的思想意識,有利于促進中國、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分)②事物的聯系不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觀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這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將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體現了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要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6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28.(1)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保證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2分)從材料可以看出,黨中央高度重視現階段存在的民生問題,政府通過民生財政等措施,對民生問題著力加以解決,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3分)
(2)整體與部分是事物普遍聯系的一種形式。在我國,和諧社會建設與改善民生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3分)整體與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改善民生是社會建設的重點,對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關鍵作用;同時,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會建設的全局中,統籌兼顧,合理安排。(3分)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持續關注,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維護和發展了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2分)
29.(1)①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整體處于統率的決定地位,我們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會議要求全面做好抗災救災各項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統一領導,體現了樹立全局觀念的要求。(3分)②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我們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會議要求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集中優勢力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這些要求抓住了關鍵性部分對整體性質的決定作用,體現了搞好局部的重要性。(3分)③各部分的結構形式影響整體的功能,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我們要優化部分的結構形式。會議要求加強組織協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全力支援和幫助受災地區,體現了優化結構的要求。(3分)
(2)規律具有客觀性,下雪作為氣候現象,它發生以及對生產生活造成影響有其內在的規律性,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因此,“天”(規律)是不可戰勝的;(2分)規律是客觀的,不等于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面對“雪災”,要求人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精神),去認識利用規律,遇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限制其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使人們少受或免受其害,甚至是變害為利,從這個意義上“天”(災害)又是可以戰勝的。(4分)因此,災害面前,在尊重規律客觀性基礎上肯定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既反對唯心主義又避免形而上學,是既客觀又辨證的態度。(2分)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政治《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練習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