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如何閱讀政治課本(2)
5.重讀關鍵詞──抓住知識重點
所謂關鍵詞,就是指課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質屬性或特征的一些詞語。最、首要、前提、基礎、基本、關鍵、核心、主要、主導、實質、本質、根本、根源、標志、目標、目的、原則、源泉、決定、第一,等等,就屬于關鍵詞 。
教材中的關鍵詞是很多的,它們在課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在學習中,我們可以采用在課本上對關鍵詞劃上點、線、圈、勾等著重號,或用彩色把關鍵詞加以突出。
6.尋找反義詞──正確理解知識點
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學會從對立面去觀察事物,能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準確。專家在編寫教材時,為了對概念、觀點、原理等進行準確的表達,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確的詞語。我們在閱讀時,應該使用反義詞的方法,準確地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點、觀點和原理,進而培養辯證思維。
例如,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這是一句黑體字,是重點知識,是一個重要觀點。在這句話中,是一種,不是唯一。優化配置資源的有效形式,除了市場調節外,那還有宏觀調控。是有效,不是無效,是優化,不是劣化。通過這樣的分析,對資源配置就有了一個全面的映像、對市場調節就有了一個準確的理解。
7.重視引言──注意前后兩課之間的聯系
現行政治必修教材,每一課都有一個引言。這個引言,既概括了該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也言簡意賅地點撥了該課與前一個課之間的有機聯系。重視引言,能幫助我們在宏觀上把握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
例如,高一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課本第五課的引言。這個引言的第二和第三句話是:了解不同企業的不同形式,尤其是我國現代市場經濟中最具有影響的公司制。這也就向我們講述了三層意思:第一,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細胞;第二,企業的分類──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第三,作為企業該如何經營和發展。因此,我們不要忽視每一課的引言。
8.易混歸類──培養辨別能力
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往往就是考點,這些知識點往往在選擇題和辨析題中出現。這種題目的難度較大,只有對課本知識掌握得十分扎實,才不容易做錯。例如,關于價值的表現形式的問題,高一課本有兩處,是分別出現的。一處是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另一處是: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記得上海市在單獨命題高考時,就在價值的表現形式這個問題上曾經考過一道選擇題,結果,得分率很低 比如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中有: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四種說法,雖然都是代表大會,但卻是最容易混淆的。再比如: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三種說法,分別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雖然都是政治制度,但也是容易混淆的。
在學習中,對類似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歸納、辨別,并進行練習。在新課學習時,要對前面的舊知識與剛學的新知識進行對比,找出其區別。學完一冊后,應該對全本書中與同一個詞有關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如關于表現、關于基礎、關于條件、關于制度等等)。這樣,不但能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政治::如何閱讀政治課本(2)”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