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二地理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質量檢測題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二地理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質量檢測題,希望你喜歡。
一、選擇題
我國資源的空間分布很不平衡,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為了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區域資源調配方案。結合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路線圖,回答1~4題。
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路線圖
1.下列資源的調配,正確的是( )
A.由京杭運河向南輸送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和磷
B.廣西向廣東輸送的能源主要是火電
C.我國能源輸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東、由北向南
D.東北地區調往華北地區的資源有石油、煤和水資源
2.關于西電東送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青海的火電主要輸送到長三角地區
B.山西的火電主要輸送到東北地區
C.四川的水電主要輸送到珠三角地區
D.云南、廣西的水電主要輸送到廣東
3.有關西氣東輸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西氣東輸的氣源主要來自我國最大的盆地
B.輸氣管線貫穿地勢三級階梯并三次穿越黃河
C.工程建設的最大困難是沿線氣候條件惡劣
D.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有百利而無一害
4.下列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輸入區大氣環境質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氣東輸 ②北煤南運 ③南水北調 ④西電東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0年8月31日,國家重大工程川氣東送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條能源大動脈干線全長1635公里,跨越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8省市,可輻射70多個城市、數千家企業、近2億人口,達產120億立方米/年,可使沿線天然氣供應量增加29.10%,將大大緩解這些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結合下圖回答5~7題。
5.與輪南至上海的西氣東輸管道干線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氣東送方案具有的優點是( )
①沿線經濟發達,市場需求大
②途經我國水能最豐富的三峽地區,供氣更方便
③經過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氣來源更多,供氣更穩定
⑤運輸線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關于川氣東送方案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有助于改善東西部地區能源的供求矛盾,促進東西部的共同發展
B.有助于西南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氣東輸工程,可從根本上解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D.有助于東部地區改善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
7.圖中顯示川氣東送主干線在湖北宜昌與河南濮陽相連接,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將中原油氣田做為補充氣源地
B.河南濮陽的天然氣用量需求大
C.將川氣送達河南省境內
D.沿線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礦產能源短缺
2010年6月22日,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上游隧洞繼貫通過河段之后,成功貫通黃河南岸邙山隧洞段,標志著中線穿黃工程上游隧洞全線貫通,也標志著穿黃工程建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據此結合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路線圖。回答8~9題。
8.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劣勢有( )
①調水量受季節限制,冬季水量小
②需開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嚴重,水質差
④穿越黃河,要建穿黃隧道
⑤工程建設加重受水區的環境惡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9.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由于大量調水,會加大漢江下游的防洪壓力
B.能緩解北方地區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鹽堿化問題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澇的威脅
D.將促進北方缺水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2010年7月8日,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投入運行。該工程線路全長1907公里,途經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上海八省市,據了解,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向上海輸送32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最大輸送功率約占上海高峰負荷的三分之一,可節省原煤1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過3000萬噸。結合下圖,完成10~11題。
13.一般說來,天然氣埋藏的地質條件通常為( )
A.向斜構造 B.斷層構造
C.褶皺構造 D.背斜構造
為改善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解決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近年來,有專家提出大膽設想西調渤海海水,利用沙漠中次一級斷陷盆地儲存數百億立方米的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良性循環,可以有效治理我國北方的七大沙漠。據此回答14~15題。
14.選擇西調渤海之水的理由是( )
①離沙漠地區近 ②渤海儲水量在我國四個近海中最大 ③渤海污染程度最低 ④利用地勢 ⑤渤海鹽度較低
⑥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A.①⑤ B.②④ C.③⑥ D.①②③④
15.通過海水西調改善西部沙漠環境,這主要是利用了水循環的哪些環節( )
A.地表徑流、地下徑流 B.水汽輸送、降水
C.下滲、地下徑流 D.蒸發、降水
根據下列某產業在世界上的遷移過程,回答16~18題。
16.圖中反映的產業部門可能是( )
A.軟件制造 B.玩具制造
C.汽車工業 D.石化工業
17.導致該產業遷移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技術
C.交通運輸 D.勞動力價格
18.發展中國家接受產業轉移后的有利影響是( )
A.加快本地區經濟結構調整
B.延長產業升級時間
C.減少環境污染和擴散
D.減少當地就業機會
近些年來,G市大力建設工業開發區,以優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完成19~20題。
19.G市附近的鐵路干線是指( )
A.京九線
B.京廣線
C.京滬線
D.隴海線
20.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轉移的最優勢條件是( )
A.鄰近廣東省,距離較近 B.交通方便
C.勞動力豐富而廉價 D.地價較低
讀不同國家產業變化過程的示意圖,回答21~23題。
圖例乙主導產業產業升級和轉移未完成的產業升級和轉移
21.甲類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場 B.勞動力 C.技術 D.交通
22.由上圖可知( )
①Ⅰ類國家工業發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伴隨著產業轉移過程,Ⅱ、Ⅲ類國家環境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類國家產業升級速度取決于Ⅰ類國家
④市場是產業升級的動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我國在產業調整中應該( )
A.加快乙類產業的引進,推進工業化進程
B.加快有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C.與Ⅰ類國家分工合作,集中發展甲、乙兩類產業
D.只接納高新技術產業的轉移
長三角地區目前正處在兩種產業轉移并行的關鍵階段。一是國際間的產業,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醫藥等產業,向長三角區域內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優勢明顯、基礎產業雄厚的地區轉移;二是在長三角內部,相對發達的上海、浙東、蘇南將部分產業向蘇中、蘇北轉移。這樣的轉移,既為接收地增加了發展動力,也為轉出地產業升級騰出了空間,如此就有了騰籠換鳥之說。據此回答24~25題。
24.吸引蘇南地區部分產業向蘇中、蘇北地區轉移的因素是( )
①勞動工資水平 ②土地價格 ③政策 ④市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騰籠換鳥對蘇北某市產業的有利影響是( )
①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市場繁榮
②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環境質量提高
③促進產業升級,加快工業化進程
④土地利用多樣化,耕地面積擴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讀我國承接全球IT產業轉移的路徑圖(圖A)和IT全球化競爭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圖(圖B),完成26~27題。
26.圖A中,我國承接全球IT產業轉移路徑①的地區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環渤海地區 D.閩南地區
27.圖B中,c是指( )
A.制造和研發環節 B.品牌和核心技術環節
C.加工和組裝環節 D.市場和運輸環節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汽車產業轉移的趨勢加大,讀下圖完成28~29題。
我國和部分國家的乘用車普及率(1995年) 我國汽車銷售量的增長
28.跨國公司將汽車廠設置在中國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國投資環境改善,企業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降低
B.跨國公司所在國汽車市場飽和,開辟國際市場的需要
C.我國汽車研發與生產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D.汽車工業的遷出地用地緊張、地價上漲
29.有關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正確的敘述是( )
A.發達國家和地區原主導產業移出,肯定會削弱該地區的經濟實力
B.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產業轉入可以縮短產業升級時間,加快工業化進程
高二地理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質量檢測題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6高二地理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質量檢測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