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重點知識匯總(4)

2016-11-13 22:01:41 來源:高考網

   地殼物質循環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1)地殼物質循環——自然界四大循環之一(其余為大氣環流、水循環、生物循環)

  其組成和過程圖示:

  外力作用(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沉積巖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

  變質巖巖漿

  熔化

  (2)地殼物質循環對地表的影響

  概括:

  內外力不斷相互作用,地內與地外的能量轉化和物質交換,特別是由大氣、水、生物界直接參與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質循環,對地表形態有深刻影響,地表巖石的形成、地貌的變化、土壤層的發育與此密切相關。

  具體表現:

  地質作用: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變化的作用(長期來看以內力為主)

  地質作用分類主要來源作用結果主要表現形式其它

  內力作用地球內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殼運動(水平運動為主和垂直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太陽輻射使地表趨于平坦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其中風力和流水的作用圖要求會識別:P99—P100圖)水蝕地貌(水流使溝谷加寬加深;瀑布、峽谷、黃土高原表面溝壑縱橫)水積地貌(山麓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溝谷、風蝕蘑菇、戈壁)風積地貌(沙丘、黃土高原)

  其中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基本形態地貌表現與人類生產關系

  褶皺背斜、向斜(要求會依據傾斜形態判斷)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頂部:油、氣背斜適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斷層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

  陸地水體類型

  分類備注

  空間分布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潛水、承壓水(圖4.21要會判斷)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水循環周期靜態水:冰川水、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等動態水: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其它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以河流為例)

  其中大氣降水是陸地水最主要的補給

  注:課本P103的兩幅圖要會判別各是哪種補給。

  補給類型汛期時間影響因素在我國的分布

  雨水雨季(我國為夏秋)雨量東部季風區

  冰川融水夏季氣溫(冬季斷流)西北地區

  河、湖、地下水間有水源互補關系(決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資源不斷運動更新和相互循環轉化湖泊水和水庫可調節河流徑流季節和年際變化(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鄱陽湖和洞庭湖)

  海水溫度和鹽度及其與環境的關系

  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

  A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P70圖3-3

  (圖中熱量收支因素、盈余區和虧損區所分布的溫度帶、由盈轉虧點所在緯度)

  B表層海溫的緯度分布——P71圖3-5

  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原因在于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結果)

  C垂直海溫的變化——P70圖3-4

  隨深度增加而遞減(注意圖中曲線變化趨勢);1000米以下深層海水保持低溫狀態

  海水鹽度

  A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

  B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P71圖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兩側高低緯度減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發;

  副熱帶最高——副高控制,蒸發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緯減小——溫度降低,蒸發弱,降水多于蒸發

  C影響鹽度的因素

  降水與蒸發的對比:外海與大洋;從低緯向高緯鹽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紅海鹽度最高——副熱帶;淡水注入少

  波羅的海鹽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發;

  長江口海域鹽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長江汛期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地理:重點知識匯總(4)”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九九九热视频最新在线 |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不卡 |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中文另类列奇 | 天堂va中文在线官网 | 亚洲视屏一二三四区 |